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病毒性胃肠炎这7点你可能还没掌握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体,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除了有常见的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以外,还有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
1.人类肠道病毒性胃肠炎相关病原体
2.常见病毒性胃肠炎病原体
3.常见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的区别特征有哪些?
4.常见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早期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个别白细胞总数达20x10*9/L,但CRP大多正常,其他检查生化指标可无异常。(2)可能会有PCT升高临床上很多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也会出现PCT明显升高,有文献报道,30%以上的病毒性感染患儿血清PCT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CT检测并不是完美的感染生物标志物,缺乏绝对特异性。在临床治疗时,不应以血常规、CRP、PCT升高作为细菌感染指标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3)粪便标本应在发病首日采集,最佳采样时期不要超过急性期48~72h和(或)感染后2~5d,此时为稀、软便,粪便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成型便和肛门拭子其病毒含量较少。5.病毒性肠炎治疗要点有哪些?
腹泻一开始就要开始补液治疗,轻~中度脱水优先选择口服补液,重度脱水、严重呕吐、伴电解质紊乱者予以静脉补液。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多为等张或等张偏高的脱水,故纠正累计损失时一般宜用1/2张~2/3张液补充。(1)口服补液疗法1)液体摄入目标:15mL/kg/1h或60mL/kg/4h。2)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补充10mL/kg。(2)ORS补液推荐量注:用量(ml)=(50~75)mlx体重(kg),4h内服完;(3)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口服补盐液服用量不足;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h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注:只有在不知道患儿体重时,才用年龄进行估计ORS液的用量6.合理用药
(1)益生菌:病毒性腹泻时,粪便中双歧杆菌、粪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数量明显下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益生菌的使用可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并可减轻其严重程度,有助于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功能。关于用益生菌治疗方面缺乏一致的共识,推荐的证据等级也不高,目前是否使用尚有争议;(2)蒙脱石散:为肠黏膜保护剂,可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可促进肠细胞的吸收与减少分泌功能等,可作为病毒性肠炎的一种辅助治疗,尤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及迁延性腹泻,具体服用方法请参照说明书;(3)抗菌药:抗菌药对于病毒性肠炎无效,不应该常规使用。只有考虑病毒性肠炎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予以相应的抗菌药治疗。(4)抗病毒药物:病毒在体内不能被杀灭,只能被抑制,尤其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肠炎,使用抗病毒药物并未完全起到缩短病程,且副作用较大,腹泻的患儿很容易合并肾脏损害,使用抗病毒药物很可能诱发或加重其肾功能的损害,故临床不推荐使用。7.如何护理?
(1)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感染少量的病毒即具有传染性;(2)急性期患者排毒量大、此时传染性最强;(3)应强调加强个人手卫生,合理处理腹泻患儿的大便、尿布、玩具等,应尽量避免「病从口入」、重复或交叉感染以及疾病的传播;(4)注意臀部护理,酸性大便容易刺激皮肤而引起尿布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糜烂。编辑:兔子妍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邮箱:tuziwa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