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当临床怀疑患者是急性炎症时,最典型症状就是发热,而最经典的检验学指标是白细胞检测和CRP。下面我们就谈一谈,血液分析指标在细菌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是与非。

1.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

临床上多数急性炎症都是细菌感染所导致,患者常常从发热开始就伴有轻度到中度的中性粒细胞增加(肠伤寒等感染除外),虽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增加程度与严重程度成正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龄人群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增加。

患者在败血症状态下,有时可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髓细胞,后骨髓细胞的出现,中毒颗粒的出现以及杜尔(Dohle)氏体等,这些也成为暗示患者预后不良的信号。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杜尔(Dohle)氏体

在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时,如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治疗有效,则3到5天之后,就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增加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慢慢下降。

机会性感染在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癌症患者,以及高龄人群中比较易发,这些患者在细菌感染时会恶化,还往往会向败血症转化,因此需要使用强效的抗生素以及γ球蛋白制剂。

如果患者持续高烧及高度至中度CRP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并且在认为是细菌感染症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怀疑是真菌感染,并且进行真菌感染相关检测(如真菌培养、G试验和GM试验)。如果检测结果阳性,则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2.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

与细菌感染相对,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和CRP有轻度增加或者正常。淋巴细胞的增加,会稍微晚于感染后发热,虽然异型淋巴细胞会以百分之8以下的程度出现,但这种增加会在2-3周内恢复到健康水平的状态。因此如果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超过了2%-3%,则可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到,并以提示信息的形式显示出来,但是在看到该结果的时候,最好同时能利用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

异型淋巴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在EB病毒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的比率有时会超过50%,一般来说,当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后的十天以后,会依次发现该种病毒特异性的IGM以及IGG的增加,建议进行EB病毒血清学抗体(如EB病毒四项)检测。

在流感病毒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MV等感染症时,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且可以在比较早期观察到白细胞的减少,但除此以外的病毒感染时则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药物。

另外,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之后,有时红细胞造血也会受到抑制,出现一个月左右的轻度贫血,也称感染性贫血,这在成长期的幼儿中尤为易发,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总之,作为临床医师来说,应该在急性感染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全血细胞分析以及CRP的检测结果进行患者病情分析,疾病诊断以及治疗预后的判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wh/109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