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治疗 >> 儿童消化道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手足
儿童消化道病毒感染目前最严重的首推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A、B、C、D、E型),临床表现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婴儿甲型肝炎常表现为重型,病死率较高。婴幼儿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可发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肾病,但引起肝硬化的机会不多,乙肝、丙肝合并引起肝癌的更罕见。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婴幼儿腹泻、肠炎。
肠道病毒感染肠病毒(enteroviruses)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埃可(ECHO)病毒。柯萨奇、埃可两类肠道病毒感染还较常见,而且是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的常见原因。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急性驰缓性瘫痪(acuteflaccidparalysis,AFP)中国历史上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曾广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例。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脊灰的发病和死亡急剧下降,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进入年代,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病数进一步下降。
我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最常见的肢体瘫痪是脊髓灰质炎,由于常有后遗症、家长、医生都印象深刻,因此一旦孩子肢体活动障碍,就会马上想到小儿麻痹症。全国有致残脊髓灰质炎万人。90年代后,发现这类瘫痪病例应12h内以AFP上报防疫站(anti-epidemicstation,i.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及采集两份粪便冷藏送病毒分离和鉴定,要求确诊或排除诊断。基层医生有时也难明确诊断,从而转诊病例较多。我国持久普遍口服儿麻丸(oralpoliovirusvaccine,OPV)或儿麻液后,至年我国已未发生本土野株(wildstrain)所致脊髓灰质炎(年青海曾有1例传入性病例),因此该病依然对我国构成较大威胁,这一威胁既包括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重新输入,也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新攻击。年1月1日至6月20日,全球共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例,明显少于去年同期报告的例。然而在我国周边地区,年以来仍有4个国家报告脊髓灰质炎新发病例。年8~10月鉴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正流行脊髓灰质炎疫情,我国新疆也发现了野毒株感染脊灰14病例,死亡1例。近年来,由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衍生株(简称VD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暴发在10多个国家、地区发生,年以后,我国几个省区也接连报告发现VDPV病例。VDPV病毒对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个体构成了新威胁。有些VDPV毒株神经毒力与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相似,感染后可以引起永久性的麻痹,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我国的小儿麻痹症主要是肠道病毒所致非脊髓灰质炎(非脊灰)。
脊髓灰质炎(灰髓炎,脊灰,poliomyelitis)脊灰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脊髓灰质炎有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等各种类型,瘫痪型仅占1%。多见于夏秋季节,4岁以下儿童。早期有发热、咳嗽、咽痛、稀便、出汗。瘫痪前期有肢体感觉过敏或肌痛、颈背强直,不愿活动。热退后1天~3天内迅速出现瘫痪。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破坏性病损,故表现为典型的松弛性瘫,瘫痪的特点是不对称、不规则的分布。大多60天后仍残留瘫痪。最常引起—侧肢体(尤下肢)软瘫,肢体远端的瘫痪出现得常较早且较严重。上肢、颈肌亦可受累。偶见呼吸肌(肋间肌、膈肌)瘫痪而出现呼吸困难。脑干尤延脑受累时,出现真性球麻痹和后组脑神经病损。脑型引起中枢性瘫痪是极其罕见的。年Salk灭活疫苗(inactivatedpoliovaccine,IPV)可预防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年口服Sabin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livevaccine,ALV)广泛基础加强免疫后,本病野株发病率和严重度明显下降,但仍可存在极少数脊灰疫苗(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变异型)相关病例(vaccineassociatedparalyticpoliomyelitis,VAPP)。其发生率1/~万。年有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accinere韩剧女星的童颜秘密nbsp 给力深层韩国23 years old 葵花籽油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z/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