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是不是觉得图中人物好像正在露营?其实,这是清华大学程功教授和博士生张礼铭在云南搭建的“蚊子大棚”。通过研究蚊子,他们在Science发了一篇论文。

从左到右:程功、张礼铭(来源:资料图)

研究中,他们首次发现并报道了一种全新的、来源于环境中的伊蚊肠道共生菌Rosenbergiellasp.YN46,并证明其能够降低蚊虫对于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易感性。

这一成果表明:Rosenbergiellasp.YN46是一种来源于环境的伊蚊天然携带的共生菌,能够特异性地降低伊蚊对病毒易感性,不易产生蚊虫耐药性,对环境和哺乳动物宿主没有潜在危害。

程功团队(来源:资料图)

毫无疑问,本次研究能为基于环境共生菌干预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课题组还以“One-health”的理念,提出了环境干预阻断蚊媒病毒传播的策略,从而为登革热等烈性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了全新视角。

发现能降低蚊虫对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易感性的细菌

近年来,多种新发、再发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登革热、寨卡热为例,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超过3.9亿人,每年有5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

寨卡热则在年至年间在太平洋岛屿和南美洲引发了大规模疫情,超过22.3万例确诊病例,并伴随着数千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因此,国际卫生组织将寨卡疫情宣布为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l/161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