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病因 >> 用药安全儿童抗菌药要合理选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危害
1.产生细菌耐菌株 由于抗菌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微生物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或产生相应的灭活物质,以抵御抗菌药的侵害,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由此产生耐药菌株。专家认为,在特定时期,儿童体内均载有多种细菌,一旦他们服用了敏感的抗菌药后,就会为少数几种抗药细菌提供生长的机会。 2.产生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趁机生长繁殖,引起新的感染。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调查显示,感冒患儿如果经常使用抗菌药,再患感冒时易合并细菌感染。 通常来讲,临床治疗中一种抗菌药就能使相当一部分的细菌感染得到显著的控制,联合用药往往只针对于患儿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才使用。 3.延长病程和治疗 对于一般的儿童伤风感冒,用抗菌药治疗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预防,结果也往往得不偿失,病程多数因之延长。
儿童不宜使用的抗菌药
氯霉素 早产儿和新生儿因不能有效地使氯霉素脱毒,且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易导致氯霉素蓄积,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心脏、呼吸、血管功能,出现“灰婴综合征”。氯霉素还具有强烈的骨髓抑制作用,能造成染色体断裂等,文献报道服用氯霉素可导致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增加。 氨基糖苷类 所有此类药物均可在耳内蓄积,使听觉细胞发生退行性和永久性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同时也会产生肾毒性,严重程度取决于其在肾的聚积量。因为此类药物经常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对其的限制十分严格。 四环素类 由于四环素类药可与钙离子在人体内形成黄色的螯合物,沉积于牙齿和骨中,造成牙齿黄染,并抑制骨骼的正常发育,因此该药8岁以下儿童禁用。 喹诺酮类 此类药物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反应,在儿科及孕妇中需谨慎应用,除非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感染。(中国医药报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