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常识 >> 孩子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发烧是只“披着狼皮”的羊,看上去可怕而已,但比发烧更重要的是透过“狼皮”看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本文详细解析——发烧是否会“烧坏脑子”?
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蜡笔小新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发热是许多患儿就诊的主诉,占儿科急诊的50%以上。关于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反复高热的患儿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家长及广大儿科医生均非常 那么,“退烧药”到底能否交替或联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以下问题:“退烧药”的本质是什么?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交替或联合使用“退热药”会产生什么风险?如果是高热惊厥的患儿反复高热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热药”?
一、“退烧药”的本质是什么?
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预判事物的发展方向,要知道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烧药”,要知道“退烧药”的本质。“退烧药”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将本类药物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aspirin-likedrugs)。儿科临床实践中,公认的、安全有效的NSAIDs药物有且只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2Q+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在前列腺素合成酶(COX)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各种PG,PG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如炎症、发热、疼痛、凝血和胃酸分泌,以及血管、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的舒缩。也因此,NSAIDs具有抗炎、退热、镇痛、抗凝、调节胃酸分泌等作用。当我们使用NSAIDs药物只希望它起到退热作用时,由于作用机制,它同时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损害、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等。因此,过多或过频繁使用退热药会更患儿带来相当的风险。NSAIDs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COX-2有关;而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良反应则可能与抑制COX-1有关,药物对两种COX的选择性不同。
“退烧药”(NSAIDs)的作用机制:NSAIDs通过抑制COX来抑制PGs的合成,从而起到退热、抗炎、镇痛等作用
二、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孩子一旦“发烧”,家长就心急如焚,医院,更有甚者因为孩子发热不能及时就诊而大闹儿科急诊,甚至辱骂或对医务人员动手动脚,医院原本就已经很紧张的就诊环境。家长最常见也是最荒谬的理由是——怕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那么,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事实上,发烧不是一种“病”,发烧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疾病的症状,发烧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没有任何研究和临床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或“烧坏脑子”!但许多家长可能会反驳,隔壁老王家的娃,之前因为发烧,现在小孩变得傻傻的,腿脚也不利索了,那不就是“烧坏脑子”了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把医务人员问蒙,不知从何解释。有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烧,如不能及时诊治,可能会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诸如癫痫、脑瘫、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但你得搞清楚,并不是“发烧”本身引起“烧坏脑子”,是颅内感染引起的,发烧和“烧坏脑子”都是由于颅内感染引起的。同理,发烧本身也不会烧坏心脏等其他器官或组织。事实上,儿科门急诊发热的患儿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这种发烧本身并不会对患儿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发烧是只“披着狼皮”的羊,看上去可怕而已,但比发烧更重要的是透过“狼皮”看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重要的是发烧背后的病因。
那么,有些家长又会问了,既然不是发烧本身“烧坏脑子”,那么万一我家孩子是由于会“烧坏脑子”的疾病引起的发烧呢?对于发烧患儿,我们反复强调,不能只是 三、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发烧本身不会“烧坏脑子”,也不会烧坏其他任何器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回答: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既然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只是疾病的表现之一,那么“退烧药”就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也就是“退烧药”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如此一来就好理解,“退烧药”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体温正常,而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减少孩子由于发热引起的不舒服。事实上,有研究表明,NSAIDs起效后,体温一般是下降1-2℃,而不是正常。因此,即便服用NSAIDs后患儿体温仍然高于38.5℃,但患儿头晕、头痛、疲倦、胃纳等症状得到缓解,那么退热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体温正常!事实上,盲目追求体温正常只不过为了缓解家长自己的“发热恐惧症”,而不是治疗患儿的“发烧”,但为了达到体温正常而增加药量或交替使用“退烧药”只会增加患儿的相关风险!我在临床上,遇到反复高热一个月以上,但并没有因为发热本身而“烧坏脑子”。
由于家长对退热药的期望过高,希望服用后体温能维持正常水平,所以在服用退热药后体温没有正常就找到医生大吵大闹,对医生的医疗行为产生不信任,甚至辱骂医生。这种行为是极不理智和荒谬可笑的,与家长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背景息息相关,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能够更加理智地就医,选择合理的就医时机,遵守医疗秩序,尊重医务人员。
后记:
本文着重从“退烧药”的本质切入,对“发烧是否会烧坏脑子”进行深入剖析。那么,“退烧药”到底能否交替或联用?如果交替或联合使用“退烧药”会产生什么风险?如果是高热惊厥的患儿反复高热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烧药”?请 References
[1]WongT,StangAS,GanshornH,etal.Cochraneincontext:Combinedandalternatingparacetamolandibuprofentherapyforfebrilechildren.EvidBasedChildHealth..9(3):-2.
[2]PauchardJY,GehriM.[Howtotreatpediatricfeverinwithlittleevidence-based?].RevMedSuisse..10(-):-5.
[3]El-RadhiAS.Fevermanagement:Evidencevscurrentpractice.WorldJClinPediatr..1(4):29-33.
[4]PereiraGL,DagostiniJM,PizzolTS.Alternatingantipyreticsinthetreatmentoffeverin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ofrandomizedclinicaltrials.JPediatr(RioJ)..88(4):-96.
[5]罗双红,舒敏,温杨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询证指南(标准版).中国询证儿科杂志,.11(2):81-96
相关链接:
最安全经典的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毫克的滴剂,那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一天最大剂量2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持续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来源:用药助手
作者:冀连梅
哪家白癜风能治愈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