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驱蛔正当时

作者:胡献国

据《健康湖北》报道:大概从10多年前开始,王女士不时被莫名的腹痛困扰,因此,这些年,医院,检查也做了不少,除了有点胃炎,问题不算大。这几天王女士再次因为肚子不舒服,来到某院内科就诊,这次接诊医生建议做个肠镜。在做肠镜过程中,医生竟然看到肠道里有一条蛔虫,还是活的!

医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一旁的护士看着都吓了一大跳。在场医护人员通过内镜下,用活检钳轻轻钳住虫子头部后,再慢慢把它从肠道里拖了出来。

果真是一条硕大的蛔虫,还在不停蠕动,大约30厘米长。检查医生说,当条件适宜,蛔虫能吃能睡,无忧无虑,确实能长到让人们吃惊的程度,当然,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不多见的。尽管这些年大家对蛔虫见得少了,但预防工作仍不可忽视。

蛔虫病是由似蚯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传染病,因其主要寄生于空肠和回肠,故称“肠蛔虫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科研人员在马王堆出土汉墓古尸中就查出过蛔虫卵,可见其也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55%~75%的人受过蛔虫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

调查显示,城市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为45%,农村小学生则高达70%~80%,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蛔虫是怎样侵入人体的呢?

原来,雌蛔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虫卵,每条约含万个以上,通过粪便每天排出20万个。调查发现,农村粪坑中93.6%含有蛔虫卵、房屋及街道土层中48%含有蛔虫卵,平均每10克土里可找到3~7个虫卵。当人们吃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或用被虫卵污染的手抓取食物,虫卵便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尤其是小孩常玩泥土,满地滚爬,更易招致虫卵污染。

蛔虫幼虫移行时,可损害肺部,引起肺蛔症,或过敏性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甚者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蛔虫寄生于肠道时可引起小儿贫血,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磨牙,睡眠不实等。蛔虫移行、蛔虫毒素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它受到不适当使用打虫药、温度或其它因素影响时,便会到处乱钻乱窜。

若钻入胆道或胆囊,便会发生“胆道蛔虫病”,此时病人腹部剧烈绞痛,满床翻滚,严重呕吐,不能进食;

或钻入阑尾,便会发生“蛔虫性阑尾炎”,此时病人右下腹疼痛,发热,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阑尾穿孔,导致“腹膜炎”,病人严重腹痛,腹肌紧张,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若钻入肝脏,就会发生“肝脓肿”,病人高热,黄染,肝脏肿大难以治愈。若通过膈肌钻入肺脏,就会发生“肺脓疡”,此时病人高热,胸痛,咯腥臭脓痰或咯血。

蛔虫太多还会交结成团,堵塞肠管而发生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蛔虫性肠梗阻”,此时病儿腹痛,呕吐,便闭,腹胀,或不及时治疗,可因蛔虫团对肠壁血循环阻断而发生缺血性肠坏死,或继发腹膜炎而危及生命。对昏迷患儿,有时可因蛔虫从喉部钻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蛔虫还可损害儿童智力。英国和牙买加的科研人员观察发现,蛔虫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速读和回忆能力,而一旦服用杀虫药将蛔虫驱除,上述功能便可逐渐恢复,九星期后,包括长期记忆在内的相关的其它功能都可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相比之下,只接受安慰和强化训练,但仍然满腹蛔虫的儿童,则没有什么改善。

蛔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粪便含受精卵,是主要的传染源。预防蛔虫感染,重在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瓜果、蔬菜等,消灭苍蝇、蚊子。

已感染蛔虫者,何时驱蛔最适宜?

一般认为,秋季是驱杀蛔虫的最佳时机,因为夏季是蛔虫感染的高峰季节,而虫卵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育为蛔虫,而是要经过2~3个月的发育、旅行,最后定居于小肠,发育为蛔虫成虫,所以说,秋日驱蛔正当时。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大便常规检查有蛔虫卵,或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即可确诊。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高度警惕肠蛔虫病:

1.不明原因经常出现肚脐周围疼痛的。

2.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的。

3.脸上有指头样的圆形白色癣块。

4.多食,易饥,爱吃零食,吃得多且消瘦不长肉,发育不良的。

5.时有气喘、发热、咳嗽,但又找不到其他原因的。

6.皮肤上常起不明原因的“风团块”,瘙痒的。

7.眼白区有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斑点的。

8.夜间睡眠时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的。

9.经常厌食、偏食,甚至爱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橡皮的。

10.舌面上常有散在的圆形或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的。

目前,市售的驱蛔虫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家长在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时,应掌握好剂量,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等。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食饮不洁,邪虫感染所致,当以祛邪杀虫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虫积腹痛型:主要表现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龄齿流涎,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蛔虫卵,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当以安蛔驱蛔,行气止痛为治,方用乌梅丸加减,药取乌梅、黄连、黄柏、干姜、太子参、芜荑、使君子各10克,槟榔、花椒、细辛、砂仁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乌梅丸,或使君子丸,或化虫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口服。

2.虫积伤脾型: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时或腹痛,疼痛位于肚脐周围,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蛔虫卵,舌淡苔薄,脉细弱。

当以健脾消食杀虫为治,方用使君星榔汤加味,药取使君子10克,雷丸、太子参、黄芪、芜荑、乌梅、天南星、槟榔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驱虫消食片,4岁以下儿童每次1~2片、5~8岁儿童每次2~3片、9岁以上儿童每次4~5片。健儿疳积散,温开水调服,一岁以下一次半袋,一岁以上一次1袋。均每日2次口服。

链接:秋日驱蛔选药粥

驱虫药大多需经肝脏分解代谢,或经肾脏排泄。2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都可影响肝功能,服用后会损害肝功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因此,驱杀蛔虫,选用药粥较为适宜,不仅有益于小儿身体健康,还有益于小儿智力。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1.川楝子粥:川楝子5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川楝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肠、膀胱经,有杀虫止痛,理气消积之功,适用于虫积腹痛,肝气郁滞或肝胃为和所致的胁肋疼痛,纳差食少,脘腹胀满,疝气疼痛等。《本经》言其“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川楝素,有驱蛔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蛔虫病有效。

2.苦楝皮粥:苦楝皮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苦楝皮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苦楝皮,又名苦楝根皮,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胃、脾经,有杀虫疗癣之功,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及湿热所致的头癣,疥疮等。《名医别录》言其“疗蛔虫,利大肠”。本品杀虫力强,疗效较佳,尤为驱杀蛔虫良药,可杀灭蛔虫、钩虫、蛲虫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川楝素,有驱蛔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寄生虫病有效。

3.使君子粥:使君子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使君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使君子,又名使君肉,为使君子科落叶藤本状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种子,去壳取种仁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杀虫消积之功,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

本品味甘美而气香,既能锡林郭勒盟虫消积,又可健脾消疳,为驱杀蛔虫常用药,尤为小儿所喜爱。《本草纲目》言其“颂脾胃,消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此物味甘气美,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使君子酸钾等,对猪蛔虫有较强的麻痹或杀灭作用,对蛲虫也有一定的驱除作用。故可用于肠道蛔虫症。

4.南瓜子粥:南瓜子3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南瓜子择净,捣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后,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南瓜子,又名番瓜子、金瓜子、麦瓜子、南瓜仁,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杀虫之功,本品甘平,为安全可靠的驱虫药物,用于绦虫病、蛔虫病等,可单味生用,若配合其它驱虫药同用,疗效更佳。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南瓜子酸,脂肪油等,有明显的驱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寄生虫病有效。

5.槟榔粥:槟榔10克,大米克。将槟榔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

槟榔,又名大腹子,海南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商品药材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中医应用槟榔治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经验丰富,中医认为,槟榔性味辛、甘、温,入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行气导滞,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脚气,肠道寄生虫病等。

《本草纲目》言其可“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名医别录》言其“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药性论》言其“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从中医临床实践来看,槟榔的主要功效是杀虫、消积、下气,治疗虫积腹痛,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泻痢后重等。

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其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易溶于水,能使绦虫体产生驰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较差,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也有较强的麻痹作用。

据报道:用槟榔治疗猪肉绦虫病,治疗有效率多在90%以上;治疗姜片虫病,治疗有效率在47.2%~90%之间,一般用药1~3小时后即可见虫体排出,对蛲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疗效稍逊,但也在50%以上,一般用药24小时后可见虫体排出。尽管槟榔疗效确实,但仍属于耗伤正气,如《本草蒙筌》言“槟榔,久服则损真气,多食则泻至高之气”,故临床应用时配以大米同用煮粥服食,一则资助药力,二则扶助正气,三则制约槟榔峻猛之性。

6.椒醋粥:花椒3克,食醋适量,大米克。将花椒研为细末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花椒粉、食醋服食,每日1剂。

花椒,又称川椒、蜀椒、巴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其籽名“椒目”,也供药用,功专利湿行水。花椒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可健脾开胃,行气化食,而且也可入药疗疾。中医认为,川椒性味辛热,入小毒,入脾、胃、肾经,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吐泻”。中医认为,蛔虫“遇酸则伏,遇苦则安”,而醋性味酸苦,有良好的安蛔止痛之功。两者合用,故可治疗虫积腹痛。

7.百部粥:百部10克,大米克。将百部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

百部,又名炙百部、百部根,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茎,生用或蜜炙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苦、平,入肺经,有灭虱杀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蛲虫病,头虱,新久咳嗽,百日咳等。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具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本草备要》言其“能润肺,治肺热咳嗽……杀蛔、蛲、虱、蝇”。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是一种接触性杀虫剂,对多种人体寄生虫有杀灭作用。

链接

1.搬走“绊脚石”,让每个乡村医生都积极考证

2.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即将过半,乡村医生证面临“淘汰”

3.换证在即,警惕“假村医”骗补助

4.大学生村医成香饽饽,别忘了在岗村医

5.村医随访被杀,谁来给这个最危险的职业一个保障?

6.乡村医生因随访倒在了精神病患者的刀下,痛心!

7.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几家欢乐几家愁

8.等了十年,终于全面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啦!

9.八个字四条路,解决乡村医生转型问题

10.乡村医生呐喊:不想再做表“哥”表“嫂”啦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983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