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防治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006/6564022.html
恰当的抗感染治疗是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措施。00年1月,MartínezML在JournalofThoracicDisease上发表最新综述[1],从抗菌药物治疗时机、如何及时开始抗感染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联合用药、降阶梯治疗、实验室检测、抗感染疗程、指导抗感染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以及根据药代/药效动力学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等多个角度对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抗感染治疗时机,已被证明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延迟与临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年Kumar等人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病6小时内,抗感染治疗每延迟1小时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7.6%[],在另一项涵盖例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抗菌药物应用每延迟1小时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9%[3]。

因此,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SepsisCampaign,SSC)在“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策略”中建议,应在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诊断1小时内开始抗感染治疗[4]。这些研究结果和指南提示我们,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开始抗感染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

当然,在一项对比疑似脓毒症患者院前开始抗感染治疗与收入急诊后开始抗感染治疗对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院前开始抗感染治疗的给药时间虽然平均提前96分钟,但对患者预后没有显著影响[5]。

进一步分析显示,此项研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超过95%的感染患者并不符合脓毒症诊断,提示临床医生对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正确识别非常重要,对于不满足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标准的感染患者,需权衡利弊,避免抗菌药物滥用,进而避免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耐药风险的发生。年,脓毒症3.0将脓毒症定义为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失衡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伤[6],SSC推荐应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和快速SOFA评分(quickSOFA,qSOFA)两个评分系统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快速评价。

前者将感染后SOFA评分快速增加≥作为重症感染(脏器功能障碍)临床判断标准(即重症感染=SOFA+感染≥),建议在ICU内使用,后者(qSOFA)由意识状态改变、收缩压≤mmHg和呼吸频率≥次/分三项组成,符合两项或以上,即qSOFA评分≥则认为疑似重症感染,建议作为院外、急诊室和普通病房的床旁重症感染筛查工具,用于鉴别需要长时间入住ICU或住院期间可能死亡的预后不良的疑似重症感染患者。

这反映了各国专家对尽早识别脓毒症、及时开始脓毒症早期抗感染治疗的一致看法。但是,对于如何达成SSC所建议的“1小时目标”,临床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

近期,Filbin等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7],临床医生在提高脓毒症识别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改变惯性思维、加强不同专业医生(重症医生,护士,药剂师,微生物学家,管理者)间的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实现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及时开展。

年,SSC指南建议给予脓毒症患者广谱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8],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经验性选择可能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9-1]。近年来,尽管各种指南对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做出了各种推荐,不恰当的抗菌药物选择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比例仍然很高(10%-40%)[13-15],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个体化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在缺乏微生物培养和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建议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年龄、体重、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史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的致病病原体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耐药菌感染发病风险,如发病前抗生素暴露、长时间住院、近期住院史、存在侵入性植入物、既往耐药菌定值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制定适宜的抗菌治疗方案。年,Kollef等人首次提出“降阶梯(de-escalation)治疗”[16],是针对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的新理念,为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和避免广谱抗生素过度使用、防止耐药之间找到了可能的平衡点。停药难在临床上是一件很常见的现象,研究发现,美国和欧洲的降阶梯治疗执行率仅为11%-55%[17],尤其在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这往往成为降阶梯治疗的重要阻碍。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降阶梯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18-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119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