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m.39.net/pf/a_4580330.html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案例(7)

长期抗感染治疗,应注意是否并发真菌感染

作者:梅亚宁顾兵

患者李某,女性,45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2天,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7.1℃。入院第2天行全脑血管造影,左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无发热,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第2天行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后第11天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12天出现双肺感染,行气管切开,痰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后换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治疗。

术后第25天颅内感染基本控制,将美罗培南减量。术后第32天胸片显示肺部感染较前吸收,改用美洛西林抗感染治疗。术后第34天(深静脉置管后28天),晨起体温由38℃逐渐升至39.8℃,常规做了血培养,结果为阴性,考虑导管相关性感染,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再行抗感染治疗。可患者体温持续在37.4~39.3℃,抗感效果欠佳。

临床医生有点困惑,与细菌室医生联系,细菌室医生建议: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并同时从导管中心或静脉留置口隔膜采血1套。有条件可同时进行尿、痰、粪、脑脊液、创口渗液等多途径涂片和培养。

临床医生采纳了细菌室医生的建议,在送血培养、导管血培养的同时又送了尿、痰的涂片和培养,结果:尿、痰的涂片均见有真菌孢子,48小时尿、痰培养均分离出热带假丝酵母菌,第5天血培养、导管血培养均报阳性,也分离出热带假丝酵母菌。真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敏感。采用拔除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行左锁骨下置管,并予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拔除右锁骨下置管后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左锁骨下置管第9天患者再次发热,疑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于次日拔除中心静脉置管,改为外周血管输液,之后患者无发热。血常规、血生化正常。

本案例中临床医生在经验性使用亚胺培南治疗进行抗感染失败后,想到了与细菌室医生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非常有效。在采纳细菌室医生的建议后,果然发现在多份临床标本(血、尿、痰和导管血)中发现了真菌,从而找到了患者发热的真正原因。根据真菌药敏结果选用氟康唑治疗有效。在这个案例中,带给临床医生的启示有两点:

一是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119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