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消炎”也能治疗皮肤感染吗?

一监生,年过五旬,素有渴症,身又肥胖之极,生背疽约有尺许,至十二朝后请治。视其疮势微肿,色淡微红,根脚半收半散,此阴阳相等之症也。况肥人内虚,疮势又大,非补托疮必难起,毒必易陷,恐后不及事也。初服便以托里散固其内,候至十五日外,用披针小小从顶放通三孔,庶使内脓内毒有路而出,势大不可过放,走泄元气,恐脓难成,内用参芪内托散倍加人参、黄各三钱,服至二十日,大脓将发,日至升许,早以参术膏,午用十全汤加参、芪各四钱,麦冬、五味子各一钱,服至月余,肉腐通溃,脓似泉涌,间用圣愈汤、八仙糕兼之调理,保助脾胃,增进饮食,后恐前药不胜其事,药中加熟附一钱,喜其脾健、脓稠色黄而止,至四十日外,疮势方得微退。时值仲夏,天炎酷热,患者生烦,误饮冷水二碗,至晚疮随下陷,忽变为阴,不痛无脓,身凉脉细,腹痛足冷。彼觉请视,疮形软陷,脉亦细微,此疮因寒变之故也,非辛热不可回阳。急用十二味异功散倍人参、熟附各三钱,不应,此药力不胜其寒也;换用生附、人参各五钱,早晚二服,方得身温脉起,疮高复痛,又二服,脓似前流,大脓出至一月,约有百斤余,竟不减少,外皮红退,亦不腐烂,此肥人外实而内虚,皮故不腐而内溃也。又用红玉膏搽于棉花片上推入患内,膏盖之,其内腐渐脱渐出,又十日后,出大腐一块,约有六两,自然肿消,身便脓少,渐长生肌,百日外方得平复。人参服过五斤外,附子亦用十两余,方得全安。此症设用解毒、伤脾、宣利等药,不用辛热峻补,岂有得生之理?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杂忌须知第十四·痈疽治验》

解析

对于西医医生而言,看到标题必然心生疑惑,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中医医生而言,却是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其中的玄妙和深意,恐怕也未必全然明白。

一五十多岁的男性背部感染,既往有糖尿病,又非常肥胖。痈疽是中医的最重要的病名,是痈和疽的合称,都是皮肤感染,痈属阳,疽属阴。而在西医中,将痈疽并为一种病,就是痈。

既然为阴疽,就不能以处理阳证的清热解毒的方法了。陈氏以托法治疗,托法是中医治疗化脓性感染的三大方法(消法、托法、补法)之一,但使用适应症必须严格把握,否则容易加重病情。陈氏以“肥人内虚,疮势又大,非补托疮必难起,毒必易陷。”为根据,先以给予托里散,过了15天,用披针(古代的外科器械名称)在皮损的顶端放通几个小孔,使部分坏死物及脓液流出,再以参芪内托散,加大人参、黄芪的用量,过了5天,坏死物基本都化脓了,每日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脓液从小空流出,显然,阴证已转为阳证。所以早以参术膏,午用十全汤加参、芪各、麦冬、五味子。治疗1月后,以圣愈汤、八仙糕调养脾胃。

本来这病治疗到这里,应该差不多了,只剩下慢慢恢复了。但因为患者护理不当,误食冷水,使病情发生变化,阳证又变为阴证,具体表现:不痛无脓,身凉脉细,腹痛足冷,疮形软陷。因此急用十二味异功散倍人参、熟附子,结果效果不佳,改用生附子,并加大生附子和人参剂量,这才又慢慢将阴证变为阳证,脓液的质地色泽跟前面差不多了,又用红玉膏搽于棉花片上推入腔中,后出大腐烂坏死物一块,约有六两,这才逐渐痊愈。

这是本医案所表达的内容,本案中所用方剂较多,有托里散、参芪内托散、参术膏、十全大补汤、圣愈汤、八仙糕、十二味异功散、红玉膏8种之多,但无外乎补益二字。古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因此,我们不必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z/1154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