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病因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深部真菌感染防治中不
尽管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出现,但两性霉素B(AMB)仍是目前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然而,其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是AMB的含脂质制剂,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和特点的同时,增强了药物的靶向性运输和结合,相对减少了毒副作用,提高了机体的耐受性。LAM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临床上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菌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
供临床选用的AMB含脂制剂有脂质体(LAMB,AmBisome)、胶质分散体(ABCD,Abelcet))和脂质复合体(ABLC,Amphotec,Amphocil)。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AMB含脂制剂是LAMB,本文就LAMB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介绍。
一、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锋克松(L-AMB)具有最广泛的抗菌谱,药物的作用的选择性、靶向性及安全性更高,适应人群更广。
1、真菌谱广:对目前临床常见真菌感染以及一些少见或地方性真菌病的治疗均有效。
2、对真菌具有高度敏感性:L-AMB可应用于临床上绝大多数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地方性真菌感染(如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以及孢子丝菌病)均需选择L-AMB进行治疗。
3、快速达到体内治疗量:一般情况下L-AMB首次给药之前无需使用试验剂量,无需从小剂量逐渐加量的方式来给药,可直接使用治疗剂量,输注速度也可相对加快,输注时间短于其他AMB含脂质制剂,这些特性便于抢救治疗急危重真菌感染患者。
4、独特的肝脏代谢途径:减少了普通AMB的肾损害,安全性提高,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或药物毒性不能使用有效剂量普通AMB的患者。
5、可用于儿童、艾滋病、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真菌感染:L-AMB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与三唑类抗真菌相比较,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较少,L-AMB适合存在多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因此,在临床上适用人群广。
二、安全性较普通制剂明显提高。
L-AmB与传统剂型的AMB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存在不同,在肾脏和心脏含量低。研究显示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对机体的毒性降低98.6%,包括静滴过程中的即刻反应和肝肾毒性等方面,机体对其最大耐受量可达5mg·kg-1·d-1,而两性霉素B只有1mg·kg-1·d-1。张静,徐敬根研究表明L-AMB疗效优于普通制剂,而在畏寒、寒战、发热,低血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损害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AMB。
三、生产厂家不断提升的工艺、质量控制水平,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利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企业不懈地致力于提升锋克松的质量及安全性,对工艺设备的精度,质量控制水平进行优化,在产品包封率、粒径分布、质量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方面全面接近国外原研产品,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行业认可。
四、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用途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随着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不断地改进和临床大量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
制剂显示出了良好的耐受性,突破了其使用的局限性,为超剂量、超适应证等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超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已经成为治疗毛霉菌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病时,安全使用超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5~7mg·kg·d)已经获得了成功。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利什曼病时可大于标准剂量用药,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小,并对出现多药耐药的利什曼病也有效。在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已经作为治疗内脏利什曼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患利什曼病的孕妇,两性霉素B推荐作为首选治疗,因为其具有较少的母体-胎儿的不良影响。
与普通AMB比较L-AMB说明书中仅受灾了静脉给药,而国内有研究提示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L-AMB是首选药物,合并鞘内注射、腰椎穿刺置管引流脑脊液降颅压联合治疗方案不仅疗效可靠,而且较为安全,且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另一临床研究案例显示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的新疗法,应用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上,可使两性霉素B在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显著提高并维持在稳定有效的水平,与常规静脉给药及鞘内注射相比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五、与国内相似适应症药物比较,在药物经济学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生命,相关死亡率估计接近32%,除了与其相关的死亡率高以外,其抗感染治疗需要较昂贵的药物以及延长住院时间而带来了高昂的相关治疗费用。
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评价分析药物经济学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国内药品上市情况,对目前国内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普通AMB、LAMB、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从临床疗效,适应症范围(抗菌谱),治疗成本(主要指药品费用),安全性等角度进行初步的对比:
1、疗效基本接近,AMB及LAMB抗菌谱远远高于其他药物。LAMB除了对土曲霉菌无效外,对临床中绝大多数真菌都具有很好的疗效(见下图)LAMB在临床上适用人群更广(可用于儿童、艾滋病、孕妇、器官移植、肾功能衰竭等特殊人群的真菌感染)。
因临床适应症(抗菌谱)不同,无法对各种药品的疗效进行直观比较,根据文献资料在治疗相同适应症时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疗效相似,略高于LAMB,伏立康唑最低,但各药品之间疗效差异没有显著性(P0.01)。
2、药物成本方面LAMB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深度或重度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周期平均为10周。
通用名
规格/剂型
零售单价
日用量
总成本(万元)
两性霉素B
10mg/脂质体
.00
10
11.13
伏立康唑
mg/冻干粉
.00
2
17.09
米卡芬净
50mg/冻干粉
.00
4
17.00
卡泊芬净
50mg/冻干粉
00
1
01
3、在安全性方面,米卡芬净、卡泊芬净作为新开发的药物,在已知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LAMB与伏立康唑安全性较差。另一方面,临床上LAMB与伏立康唑应用时间交叉,临床不良反应明确,使用及患者护理方面有成熟系统的临床指导经验,只要做好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及护理,安全性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在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中LAMB是优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西安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