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问答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发感染性腹泻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疾病。

2.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严重的包括霍乱、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3.肠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毒)者。细菌和病毒等通过病人及带菌(毒)者粪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或食品;又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品和餐具;或接触病人、带菌(毒)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品后就可以病发,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

4.肠道传染病的症状有哪些?

腹泻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患者每天排便3次及以上,多为水样便、粘液便、血样便。还可有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脱水、休克等。而一般的肠道功能紊乱性腹泻则症状较轻,具有自愈性。

5.为何夏秋季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是湿热的季节,适合于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蔓延,同时也是苍蝇、蟑螂等有害昆虫生长活跃时节,这不仅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而且也给疾病的传播造成了机会。肠道传染病的产生,与这些因素直接相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

6.肠道传染病的腹泻会对机体造成哪些危害?

肠道传染病引发的屡次腹泻,使体内的水份大量排出,造成机体脱水,严重者会出现烦躁不安,乃至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剧烈的腹泻致使体内离子大量的丢失,使机体的正常代谢遭到严重的影响。同时,腹泻还使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紊乱,容易致使患者出现酸中毒。幼儿患者常常比成人更快、更早出现这些情况,表现的也更加严重。

7.出现了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应怎么办?

一般性胃肠炎产生腹泻的次数在1~2次,除身体略感不适外,没有其它症状。如果是肠道传染病致使的感染性腹泻,其症状远较一般性胃肠炎严重,不但腹泻的次数增多,而且多伴随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或在一次腹泻以后总是有没便完的感觉,也就是所说的“里急后重”感。医院肠道门诊救治。

8.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就是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1)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尽可能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尽可能在外少吃凉拌菜和

肉类烧烤食品。

(3)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品制作要加热煮熟、煮透。剩饭剩菜要热透,不吃腐败变质食品。

(4)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洗净、专用。

(5)蔬菜水果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反复清洗。特别是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适当加一点盐浸泡几分钟,再用手轻轻地洗一下。

9.为何冰箱的食品不能久放?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新鲜的食品还是吃剩的熟食放置在冰箱的保鲜层中不宜超过24小时,尤其是在夏秋季。虽然冰箱里的温度较低,适宜于食品的保鲜,但冰箱内有多种耐低温细菌的存在,这些细菌在低温的环境中可生存数月,极容易将寄存在冰箱内的食品污染。因此,食品尤其是熟食,不能在冰箱内长时间的寄存。冰箱中寄存的熟食,不能直接食用,必须加热而且要热透以后方能食用。

10.怎样正确洗手?

科学的洗手法是6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曲折手指使关节在另外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第六步:将手指尖并拢放在另外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11.外出旅游如何预防腹泻?

外出旅游中,体力消耗比较大,加上环境改变,机体的抵抗力与对环境的适应性在某种程度上会相应的下降,如饮食上稍有不适则容易出现胃肠反应。因此,对外出旅游者而言,更要加强饮食卫生,尽可能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尤其生食蔬菜。不能喝生水,不要在街头不卫生的摊点进餐和吃烧烤类的食品。要有适当的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如产生腹泻应及时救治。

12.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发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食品或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和食用经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品等途经传播。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或米汤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几十次。如果不及时医治,会引发严重脱水、虚脱乃至死亡。

13.如何预防霍乱?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吃干净和煮熟的食品。保护水源、管好粪便、消灭苍蝇和蟑螂。对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和生活用品要严格消毒处理。发现病人要及时报告、严格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视察,并给予抗菌药物预防。

14.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发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产生,但大多产生在夏秋季,是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品和手而沾染给他人。苍蝇也能传播菌痢。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每天10屡次或更多)、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脓血样大便。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风、乃至休克、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无腹泻症状。

15.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吃干净和煮熟的食品。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粪便、垃圾要及时清算,消灭苍蝇。对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完全进行医治。

16.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以肝脏伤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品、食具、水源或人的手后,未经消毒而感染其他人。

主要症状是乏力、食欲消退、恶心、厌油、白眼球变黄、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频繁呕吐、重度乏力乃至昏迷、死亡。

17.如何预防甲肝?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吃干净和煮熟的食品。保护水源,消灭苍蝇,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医治。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1%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要在日光下屡次曝晒。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

接种甲肝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8.什么是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病发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密切接触也是手足口病重要传播方式,可以通过接触患儿用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和床上用品、亵服等引发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

19.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透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品,避免接触得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常透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干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救治。轻症患儿没必要住院,宜居家医治、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医治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8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