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气候变化,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之季节交替,人体胃肠和免疫功能处在适应的过程,这个时候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有的病情凶险,特别是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休克和呼吸衰竭,但生理盐水灌肠液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称之为中毒性菌痢。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时就诊。

感染性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这里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常见感染性腹泻包括: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等。

如何预防?

关键是管好“手”与“口”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吃时应洗净,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同时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感染。

8.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真相来了!

■心心相印丨“世界心脏日”主题义诊

■长治二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第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

■党史百年天天读·9月29日

供稿丨崔娟

编辑丨谌飞君

审核丨雷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3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