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一的育儿分享中,兜兜告诉大家,呼吸道感染是春天常见的儿童疾病,而且如果次数比较频繁,就容易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针对这一话题,这两天有很多家长问兜兜,如果已经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还有,怎么判断孩子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呢?2-6岁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但有些孩子总是三天两头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烧、感冒、气管炎、肺炎等,断断续续,总好不了,再加上食欲不振、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一年下来,不仅孩子生病受罪,连个头好像也比同龄人矮了一截,家长看着真是既揪心又担心。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10%到20%左右。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一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达到7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就能确诊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了。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的急性炎症,比如普通感冒、急性喉炎、咽炎、疱疹性咽颊炎、咽结合膜热、细菌性的咽扁道体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01病因

反复呼吸道感染找上门的原因其实很复杂,可以说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可能是孩子的抵抗力出现问题,比如孩子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从小就体弱多病,抵抗力弱,也有可能是因为后天饮食、日常护理、季节、环境,甚至孩子的情绪等。--对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不熟悉的环境、早期的分离焦虑、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喂养方式,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北京的冬春两季,空气干燥,空气质量不好,再赶上衣服增减不当,户外活动少,免疫能力低,耐寒能力差,也容易出现呼吸道的感染。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就是病原体的侵入。所以,医生可能会开具血常规、C反蛋白的检查来明确病原。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非典型病原微生物等。·如果是细菌感染,那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会有所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那白细胞总数往往是正常或者偏低的,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医生会根据不同致病的病原,会采用不同的抗感染药物。家长需要做到的就是尽量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的服药。另外,医生也可能会通过免疫功能的检查,看看孩子的免疫状态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有些孩子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也有的孩子会因为后天因素造成免疫力下降,而不同原因造成的情况,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进一步的配合医生,完成孩子免疫功能的检查,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治疗。

02表现

症状较轻的可能会出现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干咳、嗓子痛,甚至扁导体出现充血、化脓,有时候2-3天孩子自己能够恢复。对于症状严重的孩子,体温会达到39℃,甚至更高,同时伴随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头痛、全身不适、腹胀腹泻、烦躁不安或者精神萎靡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家长有所警惕了,医院及时就医。如果拖延或者治疗不当,还会进一步的导致喘息(气息急促)的发生,甚至引起其他别的器官或系统的并发症,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多次时间较长的患病会对孩子的呼吸道粘膜产生损伤,容易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而带来食欲不振、容易盗汗、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等表现。

03治疗

临床上,治疗的方式包括对症的治疗、病因的治疗以及中医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孩子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避免呼吸道粘膜的再次受损。对症治疗包括生病期间多休息、多喝白开水、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的流通,晾晒被褥,减少探视,做好隔离。如果孩子的症状仅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可以自愈,家长不用过度担心。但如果孩子的体温达到了38.5℃以上,而且出现状态不佳、发蔫、没精神的情况,那么,除了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拭以外,可以减少衣物,有的还需要服用退热的药物,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服药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采用相应的计量进行退热处理。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两次用药间隔最好可以达到4-6小时以上,以免造成一些药物的负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祛痰、止咳、平喘的一些药物。家长要明白,医生使用的药物,都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时间大量的用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些家长朋友尝试比如小儿推拿、食疗或者是药浴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病症,这些有理论依据的方法是可以尝试的。如果您的孩子一年之内已经有过1、2次的呼吸道感染,那您就需要特别的留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18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