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饮食 >> PEDV感染打破肠道平衡,导致大肠杆菌等
自年来,中国、欧洲、美国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暴发了变异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情。人们使用抗生素,甚至原有的基于CV株的PEDV弱毒或灭活苗后,对变异毒株均束手无策。故此,很多研究者都试图开始从PEDV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分离、病理学以及分子遗传学各角度去解释此次乃至以往PEDV的流行。但却都忽略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保持肠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此次流行期间,各地养殖场临床发病的严重程度表现出很大差异。为解析个中原因,作者等首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比较了自然状态下PEDV感染后未发病、PEDV感染发病以及健康母猪和仔猪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梭状杆菌和变形菌纲等肠道致病菌,在PEDV感染未发病和感染发病的猪体内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的益生菌群数量大幅减少。说明PEDV感染时,会严重干扰母猪或仔猪的肠道内菌群平衡,削弱益生菌群,富集致病菌群,从而引起临床更严重的发病。
猪的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定植在肠道内的菌群也因时间、年龄、品种以及其他因素而呈现动态的变化。作者研究发现:在PEDV感染的母猪(发病或未发病)体内,原本主要产生丁酸盐,协助降解糖类,维持肠道健康的丁酸梭菌数量大大减少。而另一方面,引发炎症反应,阻碍丁酸盐氧化,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的脱硫弧菌数量大大增加。其可能是后期导致肠黏膜炎症,进而加深PEDV感染的主要原因。
对仔猪而言,肠道细菌的定植从其出生就已经开始了。母猪的粪便、皮肤、周边环境充斥着大量的细菌,是仔猪肠道菌群的最主要来源。目前,能导致仔猪腹泻和肠炎的病原有很多,包括病毒性的如冠状病毒(PEDV、TGEV等)和轮状病毒,细菌性的如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梭状芽孢杆菌,寄生虫性的如隐孢子虫、等孢球虫等。
作者研究发现,PEDV感染同样会严重干扰新生仔猪的肠道菌群定植,使得益生菌如拟杆菌门数量大幅度降低,而致病菌如厚壁菌门(包括芽孢杆菌属、梭菌属等成员如产气荚膜梭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变形菌门(以肠杆菌科致病菌增加为主,该科包括了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成员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等)、梭杆菌门(包括梭杆菌属)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一过程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并且可能加重PEDV的感染程度。在大量增殖的众多致病菌中,尤以产气荚膜梭菌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最为显著,其中,产气荚膜梭菌在患病母猪和仔猪体内的数量相较健康个体上升了10~15倍之多。通常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C型很少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中,但作为肠道主要致病病原,该菌经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在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等感染后,侵染肠道上皮,并且加重病情的恶化。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作者的研究恰好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综上,目前新生仔猪腹泻病因未明,而仔猪腹泻病频发,感染压力巨大,且PEDV防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对仔猪腹泻病的防控不能只聚焦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等病毒病。控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感染,预防继发感染,维护母猪及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平衡和健康状态,可能对防治新生仔猪腹泻,确保产房安全同样重要。
温馨提示:春夏做好生物安全、切断传播途径等,在生物安全方面主要是杜绝非洲猪瘟病毒进入自己猪场,做到猪场所有人员杜绝外购猪肉产品。切断春夏季蜱、苍蝇、蚊虫等虫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是迄今唯一的虫媒DNA病毒),在饲料中提前添加优质环丙氨嗪(蝇蛆净)!
咨询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