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及蔓延,给我国乃至全球带来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面对疫情,备孕人群有特殊的担忧。从疑似孕妇易感,到新生儿感染病例发生,再到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消息传出,给备孕人群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和思想负担。在此特殊时期,对于有备孕需求的夫妇以及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如何就诊,就诊期间如何管理,尚没有统一规范。因此,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专家编写了此共识,以满足当前需要,减少疫情期间备孕以及早孕人群的相关困惑,同时提供及时的防护指导。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Disease,简写COVID-19。在疫情特殊时期,准备妊娠以及不孕不育人群该如何应对,合理安排就诊,尚没有统一规范。为满足当前需要,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编写本共识,希望可以解决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困惑,并提供及时的防护指导。

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况

1.新型冠状病毒特点[1]:①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nm;②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③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④主要通过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⑤人群普遍易感。2.临床特点:①潜伏期1~14d,多为3~7d;②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也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③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④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⑤实验室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尿液等标本中均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⑥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3.诊断:①诊断疑似病例需要符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②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③确诊病例还需要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即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或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02

备孕人群应对建议

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居家生活,减少出行。做好备孕计划,减少感染风险。1.适当延迟备孕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明确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但是依据现有病例特点,不能确定是否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母乳传播感染胎儿,而且病毒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明确[2]。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精子和卵子是否会产生影响,尚没有定论。且目前已有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病例,因此为确保母婴安全,建议疫情期间,备孕首先需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有疫区流行病史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应延迟备孕计划。2.个人防护措施:已经步入备孕流程的人群因随时可能受孕,可视为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3]。建议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出行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和居室清洁消毒。(1)正确佩戴口罩:目前用于日常防护的口罩分为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防护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等。①一般公共场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达到预防效果;②隔离观察或者家中有需要观察的人员时,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③考虑有呼气阀的口罩不能阻挡佩戴者呼出的气体,因此不建议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佩戴;④戴口罩前应先洗手,捏着口罩边缘从包装袋内取出,尽量不要碰触口罩内侧面;脱口罩时注意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不要直接放入包里或口袋里;⑤健康人群且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的佩戴口罩,一般不需要4h更换;但在口罩变形、潮湿或脏污以及有异味时要及时更换。(2)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在流动水下冲洗,洗手方法可参照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在不确定双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等处。(3)居室防护:①保持房间通风,首选自然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②保持房间适宜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避免感冒;③定期打扫室内卫生,每天至少1次。消毒液可以选用~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④备孕人群的毛巾、杯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消毒;⑤合理使用消毒剂,备孕人群尽量采用煮沸或蒸汽对耐热物品消毒,或醇类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有毒性的消毒剂[4-5]。3.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1)合理膳食结构:①备孕期间膳食应多种多样,包括谷薯、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大豆坚果和油脂等,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疫情期间更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②建议选择易获得、耐存储的深色蔬菜,例如菠菜、油菜、胡萝卜、西红柿、西蓝花等;③多进食奶制品和大豆制品,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男性备孕者可适当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④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在疫情期维持正常免疫力和促进组织细胞修复;⑤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大量证据证明,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能够抗击病毒;⑥少吃或不吃烟熏肉和腌制肉,避免油腻及暴饮暴食[6]。(2)合理补充叶酸:备孕女性医院指导用药,可遵循以下原则自行补充:①无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从妊娠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4~0.8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②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或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女性,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每日增补4~5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7];③有先天性缺陷家族史的女性,或患糖尿病、肥胖、胃肠道吸收不良性疾病的女性,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8~1.0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④既往存在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可酌情增加剂量。4.作息规律,保持精神愉悦: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睡眠,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②适当运动,可进行有氧操、瑜伽、太极拳、气功等锻炼。做好体质量管理,调整孕前体质量至适宜水平(体质量指数为18.5~23.9kg/m2);③疫情居家时间较多,但要避免长期久坐,影响精子或卵子质量;长期久坐也容易导致外阴环境闷热潮湿,诱发妇科炎性疾病;④备孕期间,均应停止吸烟、饮酒,并远离吸烟环境;⑤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积极正确面对关于疫情的各种报道,切勿盲目担心、惶恐,放松心情。5.自然受孕指导:①月经规律女性。在没有明确不能自然受孕的影响因素下,一般从月经周期第10日开始,备孕女性可以通过测基础体温或排卵试纸,了解是否排卵。如出现与对照线相应的颜色线,则提示排卵即将发生。也可通过观察阴道分泌物性状预测排卵。近排卵期分泌物增多、稀薄,呈透明拉丝状。在接近排卵期的时候规律性生活,可以增加受孕概率。②月经不规律女性。如果平时月经周期不规律,当月经超过35d未来潮时,可以自测尿妊娠试纸了解是否妊娠。如为阴性,隔3~7d复测1次,仍为阴性者可口服孕激素行经。如地屈孕酮片或黄体酮胶囊,口服7~10d,一般停药7d之内月经会来潮。如果发现妊娠,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均不会影响妊娠。③促排卵助孕。如果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等排卵障碍,已经接受促排卵治疗的女性,因为疫情不能及时就诊,可以及时通过公共平台,比如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1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