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月27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治疗措施中提到“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为什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发挥作用?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肠道微生态平衡是良好免疫力的基础,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就是通过平衡肠道微生态恢复或提升人体免疫力。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对此解释得很清楚:“这个疾病本身是病毒感染,它不存在细菌感染。但它在出现炎症、发烧、缺氧的情况下对肠道的微生态会产生严重的紊乱。这是在H7N9等疾病当中我们都检测过发现的规律。在冠状病毒感染缺氧的情况下,同样我们认为可以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原来不致病的细菌同样可能移位导致感染。很多病人往往都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平衡是对减少这种继发感染是很重要的。”最近十年来,呼吸道菌群和肠道菌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和转归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越来越多,给减少继发感染和防止重症化,减少死亡率带来了新的希望。已经有很多论文表明,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伴随着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具体表现为:能够诱发炎症和最终导致败血症的条件致病菌在发烧期间会爆发性增长。管理好菌群有可能大幅度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那么究竟什么是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简单来说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主要包括益生元、益生菌、合生素,合生素是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复合物,其中的益生元必须能刺激该种益生菌的增殖。公认为益生元类的物质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等。益生元是可以促进细菌生长的优质能源物质。由于结构复杂,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消化,因此可以进入大肠,成为部分细菌发酵产能的底物。细菌分解发酵益生元获得能量以后,会释放出一类叫做短链脂肪酸的副产物,包括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和肠道细胞的GPCR41/43受体结合,参与人体多项生理过程,包括,第一,为肠道细胞的生长更新提供能量;第二,调节肠道内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产量;第三,调节大脑食欲中枢,增加饱腹感;第四,是特别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的,是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特别是减轻肺部的过度的炎症反应。文章编辑转载自:微健康营养科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11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