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象当中禽流感的文章应该很多,H7N9应该不少,结果发现只有两篇H7N9,为什么?都发到英文杂志上去了。”

作者丨丹萌

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

就在前几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换届选举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人员产生。

“看到我们新一届呼吸病学会常委会的名单,我觉得很开心。”医院胡必杰教授在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五周年工作总结暨物联网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言道,“因为从事感染的专家比例比上一届明显增加了。”

从SARS到MERS,再到如今被讨论得火热的H7N9,肺部感染研究愈发显现出重要性,但胡必杰在感叹“感染的时代来临了!”的同时也直言,在肺部感染的临床与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少,国人看不到中文发表的前沿文章

大会上,胡必杰发表了题为《我国肺部感染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演讲,题目很大,他选取了“过去一年中国中文中华牌杂志发表的有关肺部感染的文章”作为现状缩影,进行解读。

“我们想象当中禽流感的文章应该很多,H7N9应该不少,结果发现只有两篇H7N9,为什么?都发到英文杂志上去了。”胡必杰说,“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很难看到在这个领域里发表的中文的先进文章。”

就在不久之前,胡必杰教授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邀请,将作为唯一的大陆感控人,前往日内瓦参与编写《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传播的最佳实践指南》。

我国CRE医院,耐药率逐年上升,世界各地近年来也多次出现CRE的暴发和流行,胡必杰说,多重耐药菌是我们现在的肺部感染重点,甚至可以说,“多重耐药菌成为了我们医学今后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近年来,“CRE的文章到哪去了?包括我们说多粘菌素耐药的杆菌,这几年文章显着减少。”

再如肺曲霉菌,过去一年里,并非没有该类文章,但数据远不令人满意;ABPA(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临床上并非少见,但论文中哪怕只有一例,也进行了报告,还能“发在中华牌杂志上”。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好文章,应该发到SCI去。”

文章多,质量未必高

当然,并不是每个领域的中文文章数量都这么少。

“抗感染的文章,实在非常多。”胡必杰教授就事论事,“但说实话,这方面文章质量太差。”

胡必杰教授认为,对于抗感染,多数文章写到的“抗菌药物治疗”,都只是简单的病例分析,没有深入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于治疗方法,也多是介入治疗,“用一些干扰素、胸腺五肽,但肺部感染如此严重,我们的治疗水准还是不高的。”

比较欣慰的是,“我们预防感染的文章水平最近几年显著提高。”

胡必杰教授在发言的最后“点名表扬”了《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两种吸痰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盐酸氨溴索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与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研究》等多篇论文,称这些文章“给了我们提示,我们的文章可以做得更好,在治疗方面,我们的临床医生更需要加把劲!”

[本文转载自“医学界呼吸频道”,本次转载已获得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0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