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驳风专家在线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67.html

上次我们讨论了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以后(参照:《第二节:孩子咳嗽,应该怎样去考虑病因?》),有朋友在评论区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如果多给些应对办法就更好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孩子咳嗽多数是怎么回事,在家里应该如何应对?

(我写完之后才发现,这个题目我居然码了这么多字!!但还是请大家耐心看完,我感觉逻辑还是比较清楚的,重点也突出,相信大家会有收获^_^)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更好地应对,首先我们要正确了解咳嗽。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强调了咳嗽病因的复杂性,尤其是慢性咳嗽,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咳嗽并不可怕”,它是一种保护性动作。重点来了:咳嗽是在保护什么?它是在通过清除气管支气管内部的脏东西来保护孩子的呼吸道!

所以,我们其实应该把咳嗽看做一种信号或提示,它告诉我们:孩子的呼吸道内有脏东西!就是因为这个脏东西刺激呼吸道黏膜,才会引起这种保护性动作,要把脏东西排出去!

知道这一点后,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知道这些“脏东西”都是什么?

从来源来讲,这些“脏东西”大致分2类:孩子呼吸道内自己产生的、来自呼吸道外的。

1、呼吸道自己产生的“脏东西”: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分泌物!也就是痰。正常的呼吸道黏膜表面本身是有一层粘液的,它的作用在于保护呼吸道黏膜的温度、湿度、渗透压等,并作为一道生理屏障挡在呼吸道黏膜前面。如果有不好的东西进来,粘液会把它包裹住并形成痰,被黏液层保护的呼吸道上面有不断摆动的纤毛,像电梯一样把这个包裹的东西运出去,通过咳嗽吐出体外。这个起保护作用的黏液层,由呼吸道黏膜自己分泌和吸收、或排出,形成稳定的循环,保证黏液层的量很稳定,不多也不少。但是在一些疾病过程中:比如感染引起的炎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过敏引起的炎症(哮喘)、某些基因异常等,可以使呼吸道分泌粘液的功能增强,黏液层越来越厚,就会在呼吸道内逐渐形成很多的痰,在痰的刺激下,呼吸道知道这不是自己本身应该留着的东西,于是要把他们排出去自然就需要更多的咳嗽动作了。

除了痰这种肉眼可见的之外,呼吸道自己产生的“脏东西”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就是呼吸道上面的炎症。感染、哮喘都是通过炎症引起疾病症状,这种炎症是呼吸道黏膜内部的反应,肉眼不可见。但炎症会对呼吸道黏膜形成刺激,甚至造成黏膜损伤(类似于破溃、起小泡或溃疡之类的改变,尤其在支原体感染时),让呼吸道很敏感、认为总有东西在作怪,总想把它排出去,于是就形成了炎症相关的咳嗽。

家庭应对之法:(以下应对之法可用于常见原因引起的咳嗽,但如果有重症感染、呼吸困难、喘憋严重,或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出现,或常规治疗1-2天咳嗽无改善、甚至加重,就不要在家里盲目自治了,还是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有3点:解决让粘液分泌增多的原因、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刺激、把粘液稀释方便排出。

①第1点和第2点可以一起讨论:首先需要根据孩子的症状、血常规+CRP结果判断一下可能是什么感染,正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大家一定要记得我们上一篇文章说的:不要滥用抗生素哦!参照:《让孩子们更健康,从规范使用抗生素做起!》)感染控制后,炎症自然会有好转,粘液的分泌就不那么多了,痰的刺激与炎症刺激减少后,自然咳嗽就会好转。但控制感染是需要时间的,炎症改善的过程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帮助控制炎症——雾化治疗。常用的减轻气道炎症的雾化药物就是吸入类激素药物(雾化后记得清水漱口洗脸),在支气管炎咳嗽很严重时可以先使用1周,是否需要继续雾化,就得听听医生的意见了。吸入激素类药物同时也是抑制哮喘和气道高反应的首选用药。

②把粘液稀释方便排出:主要通过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两部分达到这个目的。物理方法:多饮水本身就可以湿化呼吸道,另外可以仅使用生理盐水做雾化,这样都可以把粘液稀释,稀释后容易松动,自然就有利于排出。化学方法:市面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物都可以选择一种来使用,帮助稀释痰液,利于分泌物排出。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我们有时容易做出避重就轻的选择,比如顾忌药物副作用而单纯迷信物理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这很常见,但是这种选择要根据孩子的病情决定,如果咳嗽非常轻微,偶尔声咳,痰不多,也不影响生活(这种状态常见于支气管炎初期或恢复期),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的物理方法。但是很明显的咳嗽,有明显的感染症状,该用药时还是应该使用的。能够上市的药物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具备可靠安全性的,一味地顾忌副作用而延误治疗,显然并非明智之举;但也不可矫枉过正,吃了一两顿药就认为“不见好”“不管用”,给孩子同时加用好几种相同作用的药,也是不可取的。

③缓解支气管收缩:

生物在受到外界有害刺激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收缩。支气管也是一样,“脏东西”的刺激也会使支气管的肌肉收缩,出现刺激性咳嗽。人类晚间也容易出现气管敏感性增高,所以很多孩子的咳嗽症状晚间比白天重,影响睡眠。这种情况除了上面说的治疗方法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舒张支气管的药物。市面上含有支气管舒张剂的药物都可以选用,部分复方制剂还兼顾了化痰的作用,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或遵医嘱使用即可。除了口服药外,雾化中也可以加入舒张支气管的成分,可以就诊时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雾化药物来使用。舒张支气管后,对于刺激性咳嗽、夜间咳嗽、痉挛性咳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2、来自呼吸道外的“脏东西”:

相信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支气管异物:脱落的牙齿、不小心吸入的小的食物、体积很小的玩具、液体等等,更需要跟大家强调的还包括很难取出来!很难取出来!很难取出来!的“果冻”样食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哦)!

我们生活中一定要小心,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到处跑,大哭大笑的时候不要给孩子食物,给孩子的玩具一定要避免过小的零部件,同时像花生、瓜子、鱼刺、动物骨头这种任何体积很小的食物都可能被孩子误吸入呼吸道,形成异物。孩子对这类危险没什么警惕性和预见性,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朋友来把把关了。在国外很多玩具都有明确年龄标识,这不光是考虑孩子的心智问题,其实更是对孩子的保护。我们国内的玩具也已经标注适用年龄很久了,但平时依然能看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不适宜他年龄的玩具,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

我为什么把果冻单独挑出来讲?而且还更改成了“果冻”样食物这个概念?是因为这种性质的东西如果吸入支气管是无法取出的,因为太软太脆弱了,吸进去以后,随着身体震动、咳嗽的支气管震动,很快就会碎成非常细微的渣滓,沉入更细的支气管分枝,可想而知用支气管镜进行负压吸引、灌洗等治疗都是很难清除的。之后便会由于机械性堵塞和化学性炎症,形成慢性不可逆的病变而危害孩子未来的长期健康。所以,在不到能够自我控制的年龄,不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

经常有“道德帝”和“键盘侠”在有人提出这类建议时跳出来,以“抑制孩子天性”为由做出挑战。在此我想说:学会自我保护是在孩子天性基础上,父母有责任教给孩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孩子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时候,这个重任自然落在家长朋友肩上,我坚信大家都分得清楚什么叫“天性”,什么叫“任性”。

家庭应对之法:

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有2点:先把它拿出来!再进行后续治疗。

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国际通用的支气管异物紧急抢救方法。《泰囧》中王宝强曾经使用这种方法解救了一个被枣核卡住喉咙而呼吸困难的老奶奶,大家应该有印象吧?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高度怀疑异物吸入引起明确的呼吸困难时,首先应该打急救电话或呼救,以免自行施救无效而陷入孤立无援且延误抢救。打急救电话后或同时,应立即应用此法,持续施救到异物被排出。若患者已经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征象,应立即以心肺复苏为首要抢救措施,而不应该为了排出异物而延误生命的抢救。

①具有一定身高的儿童应按照下列几张图片所示进行急救,有人帮助时使用正规的姿势与方法,独自一人时应采用自救方法。

②婴幼儿的海姆立克法如下图:需注意,挤压排出异物的动作,应与胸外按压的急救动作,各五次,交替进行

一般即便已经看到异物被排出,医院就诊,通过必要的检查,看是否有异物残留,若有,需要使用支气管镜或喉镜将异物及时取出。异物取出后,应遵医嘱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若有咳嗽咳痰症状,可按照上面我们说过的方法进行化痰止咳治疗。

综上所述:说了这么多,为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防止支气管异物发生。如果在家中孩子开始咳嗽了,高度怀疑异物时,要打或呼救,并按照上述方法紧急处理。

并非异物引起的咳嗽,可以家中先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主要是可使用物理和/或化学方法“湿化呼吸道、稀释粘液、促进痰液排出和缓解气管收缩”以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较轻微的症状和感染,可使用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先行治疗;若明确有反复高热、咳嗽严重痰多、喘息等,或经过对症治疗1-2天咳嗽无改善,甚至进行性加重者,还是应及时就医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决定进一步治疗。

医院过敏反应科许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wh/128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