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症状 >> 如何从饮食习惯改善肠道健康
人类的肠道集结了数万亿个微生物,包含好菌、坏菌及致病细菌,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李斯特菌等致病细菌,从而形成肠道微菌丛。当肠道的致病细菌太多时,微菌丛就会出现失衡的状态,以致免疫力下降。然而,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微菌丛失衡?其中营养失调、压力过大、年龄增加、进食过量抗生素等都会导致肠道中的好菌,如益生菌减少,而经常便秘、大肠杆菌感染等就会容易增加体内致病细菌的数量。
肠道免疫与微菌丛的关系
肠道免疫与微菌丛两者存在互相调节的相互关系,也即是说︰肠道免疫有助减低致病细菌的生长,维持微菌丛的健康平衡;而微菌丛也有助促进肠道免疫的成熟,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但当微菌丛出现失衡时,便有可能会引起不正常的肠道发炎反应或是感染各种肠道疾病,令免疫系统出问题!
另外,微菌丛对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成长初期非常重要,它包含了人体高达80%的免疫细胞以及50%以上的淋巴组织,是抵抗致病细菌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于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分泌黏液,有助阻止致病细菌依附在上皮细胞,能帮助巩固人体免疫防卫。而最重要的是,高达95%以上的感染都是发生于黏膜,所以维持黏膜健康就有助维持免疫力!
黏膜感染可引发的疾病
当体内的致病细菌过多,或是受到黏膜感染时,外界的细菌便会非常容易入侵人体而引起炎症反应,并引起不同的疾病。
1.肠道疾病
当肠道黏膜反复发炎时,便有可能会增加患上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机会,降低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时常出现腹泻、腹痛、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2.免疫疾病
黏膜感染也有可能会令免疫系统对自己的身体组织进行攻击,从而增加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第一型糖尿病等免疫疾病。
3.非免疫性疾病
有不少非免疫性疾病,像是失智、帕金森氏症、肥胖、动脉粥状硬化等疾病都有可能与黏膜免疫系统受到感染有关。
从饮食习惯改善肠道健康
1.多进食丰富的蔬果
蔬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为肠道菌群提供足够的营养,并提升体内肠道菌群的多元性,从而促进肠道健康。所以如果长期蔬果摄取不足,体内肠道菌群的数量就会减少,进而降低肠道的抵抗力。大家平日可以利用苹果、胡萝卜、新鲜草莓等蔬果来取代加工食品,既饱腹又健康美味,更可以趁机会补充丰富的纤维素。
2.减少进食加工食品、精米精面
现代人时常食用精米精面、加工食品,容易造成纤维素摄入不足,加上大部分加工食品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糖分,长期下去会增加肠道的负担,损害肠道健康。建议大家减少进食加工食品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全谷食物来替代精米精面,尝试一下为三餐准备多谷面包、全麦面条、藜麦或糙米等谷类,好好伺候您的肠道。
3.适量补充益生菌
健康的肠道从养好益生菌开始!平日可以适量进食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像是奶酪、芝士、泡菜及味噌等食物,帮助身体补充益生菌,并且防止致病细菌作恶。同时还需要注意钠和脂肪的摄入量。而对于经常三餐不规律的人士来说,还可以直接补充益生菌营养素来增加体内的益生菌,帮助调节肠胃健康。
肠道有7成免疫细胞
提升肠道健康
改善免疫力
想了解更多信息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常识用,不做为处方。
如果您想得到更多健康,营养与事业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1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