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现状

上呼吸道相较于下呼吸道更容易发生感染,调查显示,我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日就诊量占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比例高达10%~20%。患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作为主要致病因素已得到公认,有文献报道与血清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浓度降低及维生素A、D缺乏有关。

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鼻-鼻窦、中耳以及扁桃体或咽喉。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病毒、细菌等。

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01

免疫系统及生理构造

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高达57%的患儿存在免疫球蛋白缺乏,25%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伴有IgA(或)IgG亚类缺乏症。另外,儿童上呼吸道器官未发育成熟,极易引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累及邻近器官,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

02

环境因素

儿童被动吸烟、家庭居住环境(潮湿、灰尘、螨虫等)、空气污染、气候急剧变化等因素都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

03

遗传因素

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资料显示,高达52%的患儿有家族患病史,而健康儿童群体中有家族患病史的仅占21%。

04

其他

缺乏母乳喂养,偏食、长期食欲不振,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亦是重要诱因。资料显示,RRTIs患儿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血清铁、锌)水平明显异常。

主要危险因素1、生理和遗传因素

特异性反应家族史,过敏、特异性反应,低体重儿、早产儿,气道结构异常,胃食管反流疾病,男性及颅面骨畸形;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缺乏母乳喂养,参加日托中心和早期社会化,家庭规模大、学龄期、人口密集环境,父母吸烟、孕期吸烟,营养不良,不注射疫苗,身体应激反应、严重的体力消耗,气候和环境因素(暴露于污染),住所环境潮湿,安抚奶嘴的使用及卧姿采用奶瓶喂养。

常见感染1、鼻-鼻窦部感染

鼻-鼻窦炎临床症状为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面部疼痛及头痛,病情严重者多伴有发热,年龄越小者全身症状越明显。发病初期多出现严重症状,包括脓涕、高热(体温≥39℃)和头痛等。病毒性感染时症状通常在10d内可缓解,细菌性感染通常持续10d以上。

2、中耳感染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呈持续性耳痛,鼓室积液表现为鼓膜失去光泽,呈淡黄色或琥珀色,有时可见弧形液平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局部持续性严重耳痛症状及婴幼儿耳痛症状之外,常伴有高热、哭闹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流脓后才可得到缓解。婴幼儿耳痛常伴有情绪易烦躁、捂耳朵或拽耳朵等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早期听力下降的情况。

3、扁桃体感染

扁桃体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症状与一般咽炎相似,有咽痛、低热和其他轻度全身症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局部及全身症状均较重,可诱发咽部剧烈疼痛,疼痛常向耳部放射,易出现吞咽困难。可见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侧腭弓部位最为严重,且腭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例的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且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和(或)颈部淋巴结常出现肿大且伴有压痛感。

4、咽喉感染

咽炎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继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喉炎初起时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很快出现声音嘶哑、变音及典型的“犬吠”样咳嗽,加重时伴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少数可有呛咳现。检查可见咽喉部黏膜急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腭垂水肿、充血,颌下淋巴结有肿大、压痛。

治疗原则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合理用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1、一般治疗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多饮开水,注意通便,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如有发热,还应注意退热。

1

2、全身用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细菌感染者应使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病毒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

3、局部用药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或医用高渗海水,伴有过敏的局部用抗组胺和糖皮质激素喷鼻。咽痛可用局部雾化药物。耳痛或耳流脓局部治疗可采用1%酚甘油滴耳剂,3%双氧水清洗加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等。

1

4、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在急性感染期可作为合并用药。可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用药时间。

预防原则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强调综合治疗,在急性期须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需注意自身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改善,减少再次感染的机率。患儿家属应尽量避免让患儿处于高危环境,采取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除诱发感染的因素。常见的预防措施如下。

1、生活方式及环境干预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生活环境保持整洁通风,避免儿童接触到二手烟,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以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这些对儿童预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有重要意义。

1

2、疫苗疫苗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提供的一种有效的主动免疫。国外指南推荐6个月以上且没有禁忌证的儿童应常规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普通流感病毒疫苗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由于病毒的血清型有数百种之多,无法针对每一个血清型都制备出相应的疫苗。因此,推荐常规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合用其他的预防手段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免疫调节剂

除疫苗外,免疫调节剂也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免疫调节手段。常见的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细菌溶解产物、匹多莫德、胸腺肽等。

细菌溶解产物是目前相关证据等级最高的免疫调节剂。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细菌溶解产物能有效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鼻-鼻窦炎、中耳炎及扁桃体炎,且耐受性良好。

在预防期的用药方案是每个月用药10d,停20d,3个月为1个疗程。

用药注意事项

根据我国临床检验条件,血常规和CRP检查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咽喉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在白细胞计数或C反应蛋白增高的前提下,遵循NICE引用的发热疼痛症状标准评分或体征标准评分,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否则,对不发热、无扁桃体肿大及发热疼痛症状标准评分2分者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1

中耳炎65%以上可自行缓解,初始治疗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对出现系统性感染的症状、出现急性并发症、病情危重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ü化脓性中耳炎是抗生素使用的绝对指征,首选青霉素,备选头孢克洛。

ü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SMZco等。

ü对于6月龄以下的患儿,由于诊断较困难,若延迟治疗,发生化脓性并发症的概率高,建议诊断明确后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鼻咽炎、毛细支气管炎90%由病毒感染引起。

?普通感冒、单纯病毒性鼻窦炎、病毒性扁桃体咽炎、无并发症的单纯病毒性喉炎均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病原尚未确定的扁桃体炎患儿也不应急于使用抗菌药物。

?鼻分泌物呈黏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如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胞增高、CRP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菌药物。

1

参考来源:

[1]年NICE咽喉痛(急性)抗菌药物处方指南解读(一)——抗菌药物处方选用和自我保健方案

[2]NICEguideline:Otitismedia(acute):antimicrobialprescribing(Published:28March)

[3]许政敏,张建基.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1(02):81-84.

[4]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管理专家共识

回复相关药品关键词,查询用药注意事项

松江药师在线

优甲乐

关键词列表

不断更新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115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