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交替,因为咳嗽前来就诊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已经咳嗽了很长一段时间,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甚至影响孩子的睡眠。不仅孩子自己辛苦,也让爸爸妈妈们既头疼又心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慢性咳嗽的“真实面目”。

何为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是指持续4周以上的咳嗽。绝大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在感染控制后,咳嗽可以在4周内消退,因此,通常将持续4周以上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

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及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

缓慢起病,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肺部症状和肺外症状。肺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多为剧烈咳嗽,初期常为干性咳嗽,后期可为湿性咳嗽,有时甚至可有百日咳样咳嗽和喘鸣。常见的肺外症状有高热、厌食、皮疹、头痛、非特异性肌痛和溶血性贫血等。

哮喘

慢性咳嗽可以是哮喘最显著的症状,往往为干咳,可伴有少量稀薄的白色痰液,有时可伴有喘鸣,夜间或剧烈活动后咳嗽加重等表现。在有哮喘家族史的患儿中,哮喘导致慢性咳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患儿超过6岁、能很好的配合实验,那么,当确定或排除哮喘的可能性出现困难时,可能需要进行气道高反应性激发试验来协助评估,这时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气管异物

如果在慢性咳嗽出现前,患儿有进食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呛咳的病史,那么强烈提示气管异物的可能性。有时因时间比较久远,家长无法准确回忆,因而,对于慢性湿性咳嗽的年幼儿童,均应考虑气管异物的可能性,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协助评估。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也被称为持续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是5岁以下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通常,仅表现为慢性的湿性咳嗽,而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没有提示咳嗽其他病因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对抗生素治疗有效。

支气管扩张症

是一种以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和扭曲变形为特征的结构性异常,囊性纤维化、支气管阻塞合并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或经长程抗生素治疗后仍持续存在,需考虑支气管扩张症。表现为咳嗽,多痰(多见于清晨起床或体位变换时,痰量或多或少,含稠厚浓痰,臭味不重),可有不规则发热、生长障碍、杵状指(趾)和慢性低氧血症,需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百日咳

尽管绝大多数孩子都接种过百日咳疫苗,但现阶段仍有部分慢性咳嗽的患儿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所致。在婴儿和年幼儿童中,百日咳杆菌感染会导致典型的鸡鸣样、痉挛性咳嗽;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特征,并且在感染已被清除后咳嗽可能仍会持续数周。

上气道咳嗽综合症

之前也被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也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通常由过敏性鼻炎引起,除咳嗽外,通常伴有黑眼圈、变应性鼻皱褶,鼻甲肿大、鼻塞、鼻部分泌物增多等鼻部症状,并且咳嗽在体位改变时最严重,常表现为慢性夜间咳嗽。此时,需要改善鼻部症状,咳嗽治疗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胃食管反流病

如果慢性咳嗽伴有呕吐,不想进食,吞咽痛,体重减轻,孩子有时会自诉口中或咽喉有酸味,那么这种慢性咳嗽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积极控制反流,通常可改善咳嗽症状。

孤立性咳嗽

有一些慢性咳嗽,虽然经过详细的评估,但仍未能明确病因,这类咳嗽称为“孤立性咳嗽”。可能的原因有病毒性疾病或其他原因诱发的咳嗽受体敏感性增加,抽动性咳嗽或耳源性咳嗽等,这类咳嗽均需定期评估,以发现潜在的慢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需要时可至心理科等专科就诊。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卫生,通风良好,避免吸入二手烟。

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40-60%)。

鼓励孩子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饮用蜂蜜水(蜂蜜2.5-5ml/次,兑入温开水,一天两次)。

咳嗽导致呕吐的时候,减少喂养食物量。

避免接触过敏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将在另外一篇科普文章里详细讲述。

不给3岁以下的幼儿喂食坚果、硬糖等,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嬉戏、玩耍,降低异物吸入的可能性。

对于胃食道反流引起的咳嗽,可以抬高床头,多左侧卧位,避免进食后不久就处于仰卧位;避免摄入巧克力、含咖啡因的饮料、酸性食物和高脂食物,可以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

有关咳嗽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咳嗽就是支气管炎。

咳嗽是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射,可以防止吸入异物并增强清除气道中的分泌物和微粒的能力。健康儿童可能每日都会咳嗽,有研究表明健康儿童平均每24小时咳嗽11次。因此,咳嗽不等于支气管炎。

误区之二:咳嗽就要先止咳。

咳嗽是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射,是维持肺部健康所必需的。因而,在患有肺部炎症,需要咳嗽来清除肺内分泌物的时候,一味地使用镇咳药物,抑制咳嗽,是十分不可取的。简单来说,“该咳嗽的时候不咳嗽”也不行。

王阳

医院儿科医生

王阳医生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儿科学硕士学位,之后于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得儿科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医院之前,王医生在医院儿科中心工作,期间在门急诊以及儿童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神经专科等各亚专科轮转,擅长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疾病的诊治。

王医生拥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专注于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王医生还接受了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与评估、儿童基础重症支持课程等培训。此外,王医生在著名医学期刊,如《INTIMMUNOPHARMACOL》、《ChineseMedialJournal》、《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发表数篇学术文章。

王医生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学组青年学组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儿童重症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z/128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