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病因 >> 秋季幼儿疾病预防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眼部感染的多发季节,要谨防秋季易流行的呼吸道,肠道,眼部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轮状病毒腹泻、结膜炎等。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下面介绍几种疾病的症状便于家长朋友防范。
一、流行性感冒
传染途径和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单纯型流感:最常见,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半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二、手足口
传染途径和症状:可通过空气、唾液、粪便、被污染的水源、带有病毒的苍蝇蚊虫污染的食物、衣物、携带病毒的人群及物品均可以感染。传染源比较广泛和复杂。潜伏期:2-10天,平均3-7天。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三、疱疹性咽峡炎
传染途径和症状: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携带病毒人群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发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有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四、轮状病毒腹泻
传染途径和症状: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五、结膜炎
传染途径和症状:结膜炎是覆盖在眼睑内面,眼球前部眼白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结膜为发生在结膜的炎症或感染,当结膜受到各种刺激后,将出现水肿、眼红,因此结膜炎又称为“红眼病”,可累及单眼或双眼。如:眼红、眼睑红肿、眼痒、眼烧灼感、流泪或溢泪,晨起时轩分泌物多而难以睁眼。预防措施
(一)家庭预防1.习惯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活动后、便后、餐前一定要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消毒及防控:定期清洗、消毒幼儿用具,对幼儿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幼儿去人多拥挤、不通风的公共场所玩耍。尽量避免与手足口病、疱疹患儿接触。
3.健康自查:每天早、晚检查幼儿口腔有无溃疡、手足有无疱疹,有无发烧等症状,如发现以上医院就诊。
4.患传染性疾病幼儿:需第一时间告知幼儿园,便于园方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和疫情上报。幼儿需隔离休息,医院开据的有效诊断证明方可入园。
(二)幼儿园预防
园内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计划
1.把好入园关:做好一日健康观察,高热幼儿立即通知家长予以治疗,对患病幼儿,班级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2.把好幼儿洗手关:各班老师督促幼儿勤洗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
3.把好卫生消毒关:园内做好教室开窗通风及日常消毒工作。
4.发现患病幼儿: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医院(三甲级)复查和有效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入园。
供销社幼儿园保健室
.10
传播使人受益终生的教育供销社幼儿园与您一路同行!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