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腹泻

概念:除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由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多为自限性。

(一)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阴性菌)

与人类腹泻有关的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反刍动物带菌率高,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二)耶尔森菌(革兰氏阴性菌)

(三)变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存在于人及野生动物肠内、土壤、水中,鱼、蟹及肉类中多见

(四)艰难梭菌(革兰氏阳性菌)

为人、畜肠道正常菌群,在婴儿时带菌率很高

(五)类志贺邻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

单独或成双存在,不耐高盐

(六)亲水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患者和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一些动物可成为储存宿主,EHECO:H7在牛中的流行率为0.1%-16%。

主要也是通过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欧美国家细菌性腹泻主要为沙门菌、弯曲菌、志贺菌引起,发展中国家则为志贺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普遍好发于夏秋季,耶尔森菌肠炎好发于冬季。

发病机制

(一)分泌性腹泻:病原菌进入肠道后,不侵袭肠上皮细胞,而仅在小肠内繁殖,刺激肠黏膜分泌过多的水和钠离子,导致腹泻。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金球菌、滨兴杆菌、艰难梭菌、气单胞菌可。

(二)侵袭性腹泻: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功能障碍和坏死,腹泻、脓血便,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侵袭性、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

临床表现:急起发病,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侵袭性腹泻多出现腹痛。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病前多有食用生、半生肉、乳类,轻者水样便,典型症状时剧烈腹痛、水样便、血性便。

耶尔森:易在低温下生长,腹痛可局限右下腹,伴肌紧张和反跳痛。会引发多种场外疾病。

变形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腹痛部位在上腹、脐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引起,特征为假膜性肠炎,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AIDS相关性腹泻:30-80%出现,主要有福氏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空肠弯曲菌、鸟分枝杆菌。

治疗:进流食或半流食,勿油腻、刺激饮食,不饮奶,伴呕吐者禁食,多饮水、思密达和黄连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l/121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