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病因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抗原选择呼
作者:朱峰孙鸿华温欣欣
01关于疾病1.1疾病速览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以儿童和青年为主,平时散在性发病,每隔3-7年出现一次地区流行,每次流行持续1-2年。
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56亿例儿童临床性肺炎新发作,其中95%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在年世界上就有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其中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数量排第二,仅次于肺炎链球菌。
在国内,一项针对国内多中心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调查显示,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约为20.7%,排在众多病原体的第一位。另一项关于儿童CAP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儿童CAP的10%-30%。
1.2致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通过粘附细胞器上的P1黏附素等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合成过氧化氢和毒素,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
1.3临床表现
MPP以呼吸道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常见发热、咳嗽。此外,约有25%的患儿出现皮肤粘膜损伤、心肌损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状。由此可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普通呼吸道感染。
1.4疾病治疗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普通患者可以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镜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MPP可以混合细菌和病毒性感染,且难以从临床症状上区分开来。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通常需要10-14d。因此,明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常混合细菌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且无法从临床表现进行区分。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普通患者和重症患者的治疗用药有区别。因此,在疾病早期进行明确的诊断,对于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02实验室检测2.1诊断流程及方法肺炎支原体诊断方法主要分病原学检测、分子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三大类。实验室诊断流程如图2所示。
2.2病原体培养
采集疑似患者的痰或咽拭子,接种于含血清或酵母浸膏的琼脂培养基。该方法的特异性接近%,但是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约6h分裂一次,需要经过长达数周的培养才能获得阳性株,临床诊断敏感度仅为34.78%。因此,培养法不常用于临床诊断。
图3为在SP4琼脂上生长的肺炎支原体的球形菌落。
2.3核酸检测
基于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是目前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判断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病原体死亡后DNA仍可存在患者体内7周-7个月,且不易降解,干扰检测。因此,RNA检测是常用的判断疗效的手段。核酸检测对采样程序、实验环境和人员素质等要求较高。
2.4血清学检测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肺炎支原体诊断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颗粒凝集(particleagglutination,PA)试验和补体结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l/1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