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诊断 >> 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
01
在我国,每年秋冬季节都有一个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被称为「秋季腹泻」,在年前一直病原不明,直到澳大利亚学者Bishop发现了轮状病毒(年被国际病毒学会正式命名),这才被病原学研究所证实,「秋季腹泻」中40~60%以上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enteritis)」。
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上引起6~24月龄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发病具有典型的流行季节,常见于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故既往曾称为「秋季腹泻」,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首要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双链RNA病毒,A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儿童腹泻,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患轮状病毒腹泻的儿童超过1.4亿,占所有住院儿童病例的25%~50%,可造成60万以上儿童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占5%[1-3]。
我国是轮状病毒危害严重的国家,资料显示每年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约万,死亡近4万例,占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的31.6%~52.9%[4]。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轮状病毒主要以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另外,病毒颗粒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不可忽视。在流行季节,住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极其常见,近年甚至不断有报道新生儿病房出现轮状病毒肠炎的爆发流行,因此,做好住院患儿的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非常重要。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4~72小时,起病多突然,大便每日3~10余次,甚至多达数十次。排便急且量多,粪质呈黄绿色或浅绿色的稀薄水样或蛋花样,偶有黏液,无脓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或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由于经胃肠道丢失液体较多,小便量常减少,即呈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之「三多一少」的临床特征。
轮状病毒肠炎可表现不一,轻重不一。轻者可无发热,仅为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持续呕吐和水样腹泻、发热而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
轮状病毒肠炎除了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可能还会有呼吸道症状(如40%的患儿可伴有咳嗽)、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无热惊厥)、心脏受损(心肌受累、心律不齐、心音低钝等)、肝胆损害等相关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自然病程约3~8天,平均4~5天,少数可长达2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又未积极治疗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转为慢性腹泻或严重的疾病。
抗原检测
粪便检查必不可少—抗原检测宜早[5]
患儿粪便常规检查常见脂肪球,可有少许白细胞。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后1~3天内即有大量病毒自粪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故临床上常用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应该在感染早期进行,以提高检测阳性率;而血清抗体滴度一般在感染后3周开始上升,故早期检测临床意义不大。
02
年以来,国外Kidd、Takiff等最早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肠道型腺病毒(EAD),以后DeTong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EAD,发现其有两种不同电泳图谱,名为Ad-40及Ad-41。腺病毒胃肠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检出率为5%~14%,其中Ad-40和Ad-41占70%左右。
流行病学研究
有研究显示[6],患儿年龄介于6个月至2岁时,轮状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患儿年龄不超过23个月时,感染肠道腺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传播途径
腺病毒是藉由飞沫传染的,当含有病毒的微粒接触到易受感染的人群的鼻子、喉咙或眼结膜的黏膜时,就是感染的开始。腺病毒也可以经由粪-口传染。
临床表现
腺病毒胃肠炎的潜伏期约10天,主要表现为腹泻,量少或多,呈水样便或稀便,少数患者可排出粘液,水样便不含血,不伴有粪便白细胞增多病程4~8天,常伴呕吐。部分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发热,病程多自限,排毒时间约1周。某些患者失水较严重,个别重度失水者可死亡。
检测项目
为满足临床需求,现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已经开展了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粪便抗原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1]WiddowsonMA,SteeleD,VojdaniJ,etal.Globalrotavirussurveillance:determiningtheneedandmeasuringtheimpactofrotavirusvaccines[J].JInfectDis,,(Suppl1):S1-8.
[2]NelsonEA,BreseeJS,ParasharUD,etal.Rotavirusepidemiology:theAsianRotavirussurveillancenetwork[J].Vaccine,8,26(26):-.
[3]李凡,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肖秀香.腹泻儿童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J].医疗装备,,31(23):61-62.
●检验职考那都不是事儿!您得具备正确的打开方式!●质量失控常见原因汇总,必须收藏!
●寄生虫汇总,多图慎入!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细说血脂,再看不懂您就下岗吧!
●清晰易懂,详解乙肝检验结果25种模式
●最全的检验科完整拆解及介绍!
●检验医师应该掌握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
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