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儿科斯诺命题现象之三细菌感染
这些年,你都踩过哪些滥用抗生素的坑?希望这篇文章能解开你心中的迷惑,避开所有的坑。
由于接受教育的差异,由于临床诊治水平的差异,由于个体经历的差异,医生对是否有细菌感染的结论存在对立面,这就是儿科细菌感染斯诺命题现象的本质。
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医院的高;不发达地区使用率比发达地区高;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孩子使用率比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高;儿童使用率比成人高;医院从事西医工作的使医院的高。
一、细菌感染的定义:细菌感染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或组织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
二、细菌感染后的免疫:细菌入侵人体,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时,通过中性粒细胞内多种因素(如过氧化物酶、补体等)共同作用将菌杀死。如果缺乏某一种酶(过氧化物酶),虽然吞噬功能正常,但不能将吞噬的细菌杀死,甚至还可将细菌携带随其游走,使感染扩散。因为机体需要中性粒细胞来吞噬细菌,所以骨髓会加大生产粒细胞,边缘池的粒细胞也会释放到循环池,所以细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第二道防线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实现,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T细胞)、B淋巴细胞(B)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最初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然后T细胞是随血循环到胸腺分化成熟,而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而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而NK细胞不需要依赖抗原刺激,可自然的发挥细胞毒效应来杀伤靶细胞。
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就不能充分发挥免疫反应去吞噬杀灭细菌,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
三、细菌感染的诊断:
1、金标准当在血液或其他体液、冲洗液培养出细菌,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也是直接的标准。细菌感染多为单一种细菌感染,当同时培养出两种细菌时,要警惕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因为一山难容二虎,一个机体也难容两种细菌同时感染,除非免疫力比较差的人群。当培养为阳性时,首先要看细菌的量,其次要排除假阳性。如果培养出机会致病菌,为假阳性的可能性很大。机会致病菌详见下表:
临床上鼻咽部咽拭子培养,培养出肺炎链球菌的机会为15~30%。因为肺炎链球菌在咽部属于机会致病菌,看到阳性结果不要自以为拿到了使用抗菌药物的尚方宝剑,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还得看临床。
2、间接的标准是各种炎症指标升高,但一定要排除假阳性。如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为主要的间接指标。白细胞介素、血沉、血清铁蛋白、D-二聚体等也和感染相关,可以作为参考的指标。假阳性的判断,请回去复习精准解读儿童血常规、精准解读儿童C反应蛋白、精准解读儿童降钙素原。
3、临床标准主要与医生判断相关,遇到下列情况,考虑为细菌感染可能。
①、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是不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上有半数以上的肺炎属于病毒感染引起;
②、有黄色鼻涕;咳黄色痰;皮肤创口有脓性分泌物;白细胞和病原(细菌或病毒或其他)战斗后,病原体残片和白细胞被排出到鼻涕中,呈现出黄色或者绿色,白细胞可能导致鼻涕呈现黄色,而白细胞内的酶反应后(杀灭病原)呈现绿色。所有黄色鼻涕不是细菌感染所特有。黄浓痰多为细菌感染;脓性分泌物为细菌感染引起,作培养时,抽取脓性分泌物去培养是错误的,拿创口周围的拭子去培养也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把脓液冲洗干净后,取新鲜组织创面的拭子去培养。
③、病程长,病程反复;不一定为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
④、有细菌感染临床表现:寒战、畏寒;持续高热难退;精神状态差或全身状况欠佳。
医院的医生,会经常对就诊小孩的父母说,你孩子喉咙发炎,所以需要用抗生素。其实喉咙发炎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正准备专门一篇讲喉咙发炎相关问题。
四、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1、抗菌药物多有肝肾毒性,损伤肝肾功能;
2、抗菌药物多有消化道反应,引起腹痛、呕吐等不适;
3、抗菌药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4、抗菌药物可以杀死人体内的正常细菌,导致菌群失调,可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导致二重感染;
5、抗菌药物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起免疫风暴;
6、滥用抗菌药物可以诱导细菌耐药,也会导致机体再次使用抗菌药物无效机会增加。
7、某些抗菌药物可导致骨髓抑制、听力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五、细菌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
1、寒战、畏寒;
2、持续高热难退;
3、精神状态差,全身状况欠佳;
4、有脓性分泌物;
5、血液或其他体液、冲洗液培养出细菌;
6、肝脾肿大;
7、特殊细菌导致的特异性皮疹,流脑的淤点淤斑,丹毒样皮疹;
8、病理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又叫炎性浸润,多与细菌感染相关。
六、抗菌药物的使用:
1、发热小于3天,无明确细菌感染时,不用抗菌药物;
2、发热大于5天,不能明确排除细菌感染时,选用抗菌药物;
3、符合金标准时必须使用抗菌药物;
4、间接标准时,排除假阳性后应该使用抗菌药物;
5、临床标准主要看临床经验。
细菌可以学会和人类和平相处,同呼吸,共命运,于是就有了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人体是同一战线的,一起阻碍常规致病菌的入侵。咽拭子查到肺炎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化脓性扁桃体炎脓点周围的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围成一圈,阻碍常规致病菌的入侵。是否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动态来观察。如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就算细菌感染,也无需用抗菌药物。
七、经常被滥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1、疱疹性咽峡炎咽峡部出现疱疹,合并着咽峡部组织损伤,疱疹性性咽峡炎查血常规+CRP会出现白细胞高,可高达20*10^9;会出现中性粒细胞为主,占60~75%;会出现CRP升高,可高达50~70mg/L。目前,因疱疹性咽峡炎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还很多,申辩的理由就是无法排除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哎,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更过分的是明确诊断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竟然还使用奥司他韦!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一样引起咽部组织损伤,一般情况下程度较疱疹性咽峡炎轻,一般只引起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但这并不影响部分医生使用抗菌药物。记得曾教授说过,很多重症手足口病就是因为使用抗菌药物后引起。抗菌药物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起免疫风暴。多么痛的领悟!但个人力量难以改变现状,我们知道他们在滥用抗菌药物,他们也知道他们在滥用抗菌药物,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滥用抗菌药物,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滥用抗菌药物,但是他们依然在滥用抗菌药物。
3、病毒感染早期病毒对机体的入侵,机体必须作出应激反应,病毒感染第一天,血常规白细胞多数为升高的,中性比例也不会突然下降。引起幼儿急疹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尤为明显,乙型脑炎病毒、呼吸合胞病毒、EB病毒等也是这样。
4、急性胃肠炎(呕吐后就诊)合并呕吐的急性胃肠炎,在门诊被滥用抗菌药物的概率非常高。当一个医生发现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升至20*10^9以上,中性比例达80%以上,尽管CRP正常,也很难抑制使用抗菌药物的冲动的。但当我们知道,呕吐是由胃肠道受体、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前庭中枢收到刺激,传达给延髓内的呕吐中枢,由中枢给膈神经发指令引起膈肌运动,给迷走神经发指令引起肠道运动,给脊神经发指令引起腹直肌、肋间肌运动,从而把食物从胃里呕吐,这对机体的应激反应非常大。机体应激反应时,就如同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必须立即进行战斗动员,首先动员的是白细胞。白细胞在机体内有三种形式存在,即骨髓池(包括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也叫储存池、血管内皮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白细胞可以相互转换的,血常规的白细胞是测量循环池的白细胞。机体应激时,会动员骨髓池生产,但生产需要时间,最直接的就是动员边缘池的白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边缘池的白细胞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所以呕吐应激时白细胞升高,中性比例升高,其实就是应激反应引起而已,并不是细菌感染。因为C反应蛋白升高多在应激6小时后开始升高,所以患者就诊时C反应蛋白通常不高或轻微升高。
5、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在遥远的15年前(年),当时是抗菌药物、激素群魔乱舞的时代,没有抗菌药物使用率的限制,没有处方点评不合理使用激素。我接诊了一个在门诊间断输液半个月的患儿,家人说细菌感染一直控制不好,她看的医生今天休息,所以找坐急诊的我帮开输液。当时的我还很年轻,头发还很浓密,体重还没超重。我例牌看一看小孩的诊治经过,小孩输液用的帅诺(头孢他啶的商品名,早就成过去式了)+地塞米松针(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不输液时口服的是世福素颗粒(通用名头孢克肟,听说是原研药,现在仍在使用),小孩间咳嗽,肺部无啰音。我分析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白细胞升高,非细菌感染引起,咳嗽不除外感冒后咳嗽,建议停用抗菌药物,一周后复查血常规。也许是我真诚的眼神和善良的外在感动了她,她竟然听从了我的意见。果然,一周后,血常规恢复正常,咳嗽基本缓解。糖皮质激素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刺激骨髓造血系统,使血白细胞升高,但是却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的作用,因此减弱白细胞对炎症区的浸润与吞噬活动。
6、其他除以上五种情况,凡是能引起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假阳性升高的疾病,都会有医生滥用抗菌药物。还有医生陈旧观念来不及更新,也是滥用抗菌药物的源头。就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疾病的地方就有滥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小朋友看病时,遇到一个能担当、肯担当、敢担当的有医者仁心的医生是多么的幸运。不错,我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咨询病情的可以识别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wh/1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