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症状 >> 儿童夏季易感染寄生虫,您该了解的常识全在
似蚓蛔线虫(蛔虫)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肠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具有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蛔虫发育过程包括虫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的发育两个阶段。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空肠最常见,其次是回肠。
??致病:
成虫寄生于小肠,感染源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幼虫和成虫均为致病阶段,幼虫所致疾病为蛔虫性肺炎,蛔虫性哮喘等;成虫主要引发肠道蛔虫症,以及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等并发症。??流行:人群感染较普遍,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习惯的改善,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逐年明显下降。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局部地区蛔虫感染率依然较高,其他地区仍均有散发。分布非常广泛是因为:
?蛔虫产卵量大,1条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4万个。
?虫卵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或蔬菜上,虫卵一般能存活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
?在食醋、酱油及腌菜、泡菜的盐水中不会被杀死;由于有蛔甙层的保护作用,虫卵对一些强酸等化学品,有一定的抵抗力,如10%的硫酸、盐酸、硝酸或磷酸溶液等均不能影响卵内幼虫的发育。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排便,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及环境;虫卵还可随家禽及昆虫的携带扩大传播。
??预防:防治蛔虫病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传染源对患者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建立无害化粪池,?保护易感人群:讲究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饮生水等,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治疗: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驱虫,服药时间可选择在感染高峰期后的秋、冬季节。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流行:
话说年以前血吸虫病曾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江、广东、广西、上海、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累计感染者达万人,钉螺面积为亿㎡,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毛主席说过“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为此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经过60余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实现全国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其任务依然艰巨。现有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4省全国现有血吸虫病人2千多万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百多万人,有钉螺面积30多亿㎡。
我们带孩子去南方旅行游玩,一定要了解当地江湖的情况。
??流行地区: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划分为3个区域,即水网区、湖沼区和山丘区,人群主要因生产或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水网区:指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平原地区。湖沼区:指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皖、苏5省的沿江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小湖泊沿岸。山丘区:分布在四川、云南的大山区。??流行环节:?传染源:血吸虫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终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其中病人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是3个重要环节。血吸虫的具体活动:血吸虫的虫卵入水→毛蚴孵出→钻入钉螺→尾蚴从螺体爬出→钻入终宿主(人或动物)的皮肤、粘膜→进入血管等器官。?易感者: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血吸虫均易感。??致病:侵入宿主(人或动物)皮肤后,血吸虫进入血管,血吸虫通过口部不断地吞食宿主的红细胞,红细胞降解血红蛋白被其吸收,引起人体各种免疫应答。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造成损害。?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表现为尾蚴入侵部位出现瘙痒的小丘疹,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水肿及多形红斑。尾蚴性皮炎既有速发型,也有迟发型。?童虫所致的损害在童虫发育为成虫前,患者者可有潮热、背痛、咳嗽、食欲减退甚至腹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成虫所致的损害成虫寄生于血管内,吸附血管壁而作短距离移动,因而可引起静脉内膜炎。?虫卵所致的损害在组织中沉积的虫卵发育成熟后,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免疫细胞集聚于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肉芽肿又可不断破坏肝、肠的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在肝脏,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的终端,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导致门脉高压,引起肝、脾肿大,腹壁、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硬化、腹水等症状,此为肝脾型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等。??预防:血吸虫病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防治措施很难奏效。国家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争取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控制传染源人畜同步化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在短期内不易消灭钉螺的湖沼洲滩地区,应反复灭螺,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感染的目的。
粪便管理:血吸虫感染者的粪便污染水体是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安全供水:结合建设规划,建设安全饮用水设施。
?保护易感者引导人们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疫水,不在疫区玩水、游泳,加强健康教育,对预防血吸虫感染十分重要;
必须下水时使用保护药、具(如长筒鞋等);
幼儿不玩螺类;
避免饮用疫区生水,尾蚴不耐热,在60℃水中立即死亡,饮用水可采用加温方法杀灭病虫。
??治疗:?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人群化疗措施分为全民化疗、选择性化疗和高危人群化疗三种。?根据各阶段的免疫反应症状对症治疗。广州管圆线虫
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因生食或半生含感染期幼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多起因食用生螺肉而引起的暴发疫情,特别是年北京出现人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同时感染的群体事件。广州管圆线虫病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新现寄生虫。中间宿主——福寿螺、蜗牛、田螺等螺类
转续宿主——蟾蜍、蛙、和蜗牛等,还有鱼、虾、蟹等。
终宿主——鼠类等
??致病:
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类如褐云玛、瑞螺、福寿螺等:
?生食被感染期幼虫污染的蔬菜,饮用被感染期幼虫污染的生水。
?食用未熟的如蟾蜍、蛙等而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侵入人体后,穿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育。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对肠壁、肺、脑组织产生机械性损伤及炎症反应。最严重的是脑组织中的幼虫,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第14天这些病理变化更加明显,21天时达到高峰。
患者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急性剧烈头或脑膜脑炎表现,其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甚至昏迷或伴精神症状。此外,还有鼻部、眼部或肺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报道。
??预防:疫区的防鼠灭鼠对控制本病传播也有重要的意义。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螺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幼儿不触摸螺类、蜗牛,因幼虫可经皮肤侵入机体;家长在加工螺类的过程中防止受感染。
??治疗:阿苯达唑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也可使用甲苯达唑,但使用杀虫药时应联合抗炎药,以防止死虫崩解所诱发的严重炎症反应。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在自然中的水体、泥土中在有多种类的自生生活阿米巴,可以在外界自养生活亦可以侵入宿主营寄生生活。这类阿米巴感染的发生、发展并不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阿米巴可以作为机会致病性原虫,引起人类的疾病,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新威胁,需要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