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症状 >> Nature肠道感染会引发帕金森病
本文转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北京时间7月18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感染可以在缺乏与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小鼠模型中,导致类似帕金森病(PD)的病理学。该研究由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和麦吉尔大学的联合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
这一发现扩展了该研究团队的近期工作,表明PD与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为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途径。
从年到年,全世界PD患者的数量多了一倍多,从万增加到万。一个相对保守的预测是,到年左右,全球范围内的患者人数将在翻一番,达到多万。
已知大约10%的PD病例是由于编码PINK1和Parkin等蛋白质的基因突变所致。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有关,具有这些突变的患者会在更早的年龄发展为PD。然而,在小鼠模型中,相同的突变不会产生疾病症状,这使许多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即小鼠可能不适合PD的研究。
该研究联合通讯作者、蒙特利尔大学的神经学家Louis-EricTrudeau教授和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的HeidiMcBride教授是PD研究领域的两名专家。他们认为这项新研究的发现可能解释了这种差异:动物通常被饲养在无菌设施中,这些条件不能代表经常暴露于传染性微生物中的人类。
同为联合通讯作者的麦吉尔大学微生物学家SamanthaGruenheid教授相信,感染与PD之间的联系将刺激对与疾病起源相关免疫反应的进一步研究,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和测试新的治疗方法。
PD是由大脑中一组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死亡引起的。这种神经元的丧失是PD患者中观察到的典型运动症状的原因,包括震颤和僵硬。但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仍未查明。
Trudeau说:“大多数现有的PD模型都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神经元的死亡是由于其内部有毒物质的积聚。然而,这并不能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PD病理学在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几年前就开始出现,并且神经元明显减少。”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用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来解释。该研究团队已经证明,在缺乏与PD相关基因的小鼠中,感染导致幼鼠轻微肠道症状的细菌足以在这些动物晚年时引发类似PD的症状。这种类似PD的症状可以通过使用L-DOPA(一种治疗PD的药物)暂时逆转。
联合通讯作者、医院研究中心的免疫学家MichelDesjardins和第一作者DianaMatheoud指出,在正常小鼠中,免疫系统对肠道感染做出了正确的反应。然而,在缺乏与帕金森症相关PINK1基因的小鼠中,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并触发了“自身免疫”,这一过程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机体中的健康细胞。这项刚刚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并非死于毒素积累,而是与免疫细胞有关。
图片来源:《Nature》
在被感染的突变小鼠中,自身反应毒性T淋巴细胞存在于大脑中,并能攻击培养皿中的健康神经元。Matheoud和微生物学研究生TylerCannon强调这样一个事实:这些结果强烈表明,某些形式的P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在患者出现疾病症状前的几年内开始在肠道发生,即肠道感染可以作为PD的触发事件。该研究突出了预防性治疗存在时间窗的事实。
点预览
第8期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课题设计及研究策略学习班
北京班:/8/24-25(23号报到)
北京金泰绿洲酒店
学习班简介
“肠道菌与代谢”主题不仅在国际学术论文发表上表现强劲,近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也节节攀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肠道微生物研究可见相关立项近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肠道微生物通过肠-脑轴调控宿主行为,研究发现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中风等疾病可能受肠-脑轴影响。
而代谢组学是基于高通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机体内源性整体代谢变化与规律的重要组学技术,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相关的菌群代谢物的检测,清晰的反映肠道菌“功能”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
基于16SrDNA测序的肠道菌多样性分析与代谢组学相结合,成为从肠道菌“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全面探索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药物代谢/药效的关系研究的关键策略。
应医药加广大学员的提议,也为年的国自然申报做好准备。我们决定这期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国自然课题设计及研究策略专题会议选择在北京召开,欢迎全国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来报名参加。
学习预期
1.熟悉肠道菌与代谢研究的国内外动态,热点与趋势;
2.了解肠道研究课题设计思路与临床应用方法;
3.掌握高水平肠道菌课题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
4.掌握基于16SrDNA测序的肠道菌数据分析报告内涵及基本的数据统计;
5.熟悉肠道菌群研究与其他研究思路结合的原则及方法;
6.掌握肠道菌研究样本收集、保管、储存及预处理方法及关键注意事项;
7.结合已有的工作基础,搭建年国自然项目书的整体思路框架;
8.高分文章思路解析——如何提升自己的研究成果
9.吴教授点评学员标书,做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写标书
10.赠送一份最近5年的高价值肠道菌群与代谢方面的国自然标书
讲师简介
专家一:刘博士,长期专注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与疾病相关性等方面研究,经验丰富、课程内容为原创设计,对此领域的科研思路以及最新研究动态熟悉掌握。从事相关科研课题设计工作多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分以上2篇。多次应邀为大学、医院、科研单位进行相关主题讲座指导,具有丰富的课题设计和执行经验。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大会上发言,对微生物多样性、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学等相关方向有深刻了解,且具有丰富讲课经验表达能力,通过两天的课程一定能让您对肠道微生物方面的课题设计及研究执行有很好的理解。
专家二:吴教授,国内某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国家级课题和部省级课题多项,并先后承担多项计划课题中有关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课题。所带领的团队主要采用代谢组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宿主代谢与菌群微生态交互作用的角度对胃肠道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菌-肠-脑机制进行研究。目前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在肠道菌群、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策略等相关领域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by/1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