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治疗 >> 科学防控,警惕暴雨过后肠道传染病及卫生防
暴雨过后,环境卫生条件比较的差居民生活饮用水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有效预防暴雨灾害可能造成的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对暴雨后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请谨记: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可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能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虫媒)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体再传给别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从饮水、食物、环境、个人四个方面做到科学防控,防止疫情的发生。
饮水卫生
暴雨过后,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这样才能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饮用水带来的“二次伤害”。
消毒方法
个人家庭用水的消毒。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煮沸法。煮沸几分钟,就可以将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杀死。但要注意,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食品卫生
暴雨过后很容易被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侵扰,不想“病从口入”,就要做到三不能↓↓↓
1.被雨水淹过的食物不能吃;
2.来源不明的食物不能吃;
3.饮食卫生不能忘。
环境卫生
暴雨过后,积水多,造成蚊子、苍蝇等大量孳生。居民区或者临时安置点可能成了老鼠的逃生地。由蚊蝇鼠等病媒传播的传染病也因此增加。应消除住所内外的污染,修路、修厕所、修牲畜圈,整修庭院、填平坑洼;清除游积在村内的易腐烂变质的动植物,消除蚊蝇孳生地和污染源;对内外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彻底消毒,用菊酯类药品喷洒蚊蝇孳生场所;暴雨浸泡后的家具应清洗后再搬入居室。
环境消毒杀虫方法
1、漂白粉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每10升水加漂白粉80克(有效成份为25%)。
2、过氧乙酸
0.2%过氧乙酸,每10升水加过氧乙酸毫升。
3、杀虫剂室外采用2.5%有效成分的溴氰菊酯喷洒(10公斤水加毫升药液);
室内采用10%高效氯氰菊酯喷洒(10公斤加毫升药液)。
4、灭菌片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每10升水加灭菌片40片(有效成份为mg/片),清淤后用于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