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侵犯呼吸系统,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损害,目前认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但尚未确定病毒侵犯的靶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呼吸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仍然未知。作为广东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医院,中大五院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迅速展开科技攻关,为制订治疗和防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日,中大五院院长单鸿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病学排名前列的权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forgastrointestinalinfectionofSARS-CoV-2”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率先发现并证实了新冠病毒感染胃肠道的重要现象。

据了解,单鸿教授团队使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T-PCR)发现在73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有39人(53.42%)粪便核酸阳性,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从10个月到78岁不等。

在研究进行期间,粪便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1-12天,其中,17名患者(23.29%)咽拭子核酸阴性以后粪便仍然核酸阳性。科研团队对一位患者进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在消化道组织里检出了病毒RNA,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成像技术发现了新冠病毒受体(ACE2)蛋白在该患者胃、十二指肠和直肠腺上皮细胞内高表达,在这些组织的腺上皮细胞内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这表明新冠病毒能够感染消化道,提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根据研究结果,科研团队强烈建议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常规行粪便病毒检测,若粪便病毒阳性,患者则暂缓出院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直至粪便病毒核酸转阴。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可以感染消化道,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对新冠病毒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荧光显示新冠病毒受体(ACE2)蛋白在新冠患者胃、十二指肠和直肠腺上皮细胞内高表达,在这些消化道组织的腺上皮细胞内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NP),表明新冠病毒能够感染消化道。

为此,医院对收治的新冠患者进行了粪便病毒检测,并及时向省市卫生健康部门上报该研究成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医院前瞻性地设置了过渡病房,在这类新冠患者和社会之间建立了“缓冲带”,咽拭子核酸检测由阳转阴,尤其是大便核酸检测结果持续呈阳性的患者既接受了排查,又得到了良好的救治。

该做法目前已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采用,监测粪便中的病毒核酸列入了新冠肺炎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同时,粪便病毒阳性患者继续采取隔离措施直至粪便病毒核酸转阴的建议已被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医疗机构采用。

据悉,自1月17日接诊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以来,中大五院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注重防控救治工作的同时,迅速成立了新冠科研攻关小组,分别从救治方案、特殊护理、药物治疗、快速诊断、流行病学、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展开科技攻关。

期间,医院临床科学家多次向上级部门提出项目立项指南建议,并牵头或以核心成员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专项、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应急专项、中山大学“三大建设”新型冠状病毒应急专项、广东省卫建委临床研究项目等国家、省市、大学各级科研项目28项,已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如NewEngJMed,Gastroentrology,Radiology等上发表了多篇新冠病毒肺炎研究成果。

单鸿院长表示,疫情发生后,医院能快速组织科技攻关并产出阶段医院近年来坚持“三个面向”,聚力“三大建设”,打造了如分子影像中心、感染与免疫实验室等大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临床疾病为导向,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并凝练出疫情防治的五院模式,为打赢这场全民战“疫”贡献中大智慧。

论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z/101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