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诊断 >> 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三
非营养性腹泻是由于传染性致病因子主要是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导致的。这类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本病因由活性生物组成,致腹泻也具有传染性。在各类猪场普遍存在,传播迅速,有单独感染,但实际上多为交叉混合感染,致使诊断和防治比较困难,常导致猪大批死亡,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下面对主要引起传染性腹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述:
A.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主要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C型、猪沙门氏菌以及耶尔森氏菌等引起。其中,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新生仔猪1-3周龄,如在1周龄发生的黄痢以及随后2-3周龄内发生的白痢。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冬季更为严重,该病难以彻底根除,同时不及时防控,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威胁。而由魏氏梭菌C型导致的腹泻,起病急,发病快,死亡快,死亡率高。对于细菌性腹泻,尽管采用抗生素治疗是比较好的方法,但要注意抗生素(推荐庆大霉素、痢菌净、磺胺、黄连素以及喹诺酮类)的抗药性,经常轮换用药,其次,用药后尽量补给益生菌(如乳酸菌、益生芽孢杆菌之类),尽快建立肠道微生物区系,提高免疫力,其临床症状和防控方法如表2所示。
B.病毒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目前在我国广泛传播的一种导致腹泻的疾病,该病病因为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TGE病毒抗逆性差,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小时失去活性,病毒细胞培养物在紫外线照射下30分钟即可灭活。本病病理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泻如剩米汤样、为污浊灰黄色的水样。仔猪还带有未消化凝乳块儿,腥臭难闻,后躯污染严重。病猪极度口渴、脱水、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各种年龄猪都可发生,7-10日龄仔猪发生呕吐,严重腹泻病死率高达%,大猪很少死亡;发病率高,传播快,多发于寒冷季节;本病在我国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
猪流行性腹泻(PED)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球形,直径95-nm,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类型为RNA。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所以科学有效的消毒方式可以阻止其病毒的扩散。本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病死率较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高;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极为相似,但免疫学与血清学没有交叉反应。病毒经口和鼻感染后,直接进入小肠。病毒损伤肠壁细胞后引起肠绒毛萎缩,造成吸收表面积减少,及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减少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这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属于渗透性腹泻。严重腹泻引起的脱水,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尸体消瘦脱水,皮下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凝乳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通常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镜下小肠绒毛缩短,明显萎缩。
猪轮状病毒感染(PRV感染)导致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因其形似车轮状结构而得名。轮状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可耐受pH范围为3-9,在粪中60℃可存活30min,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多发生在8周龄以内的仔猪,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无继发感染,死亡率小于10%,1-4周龄乳猪死亡稍高达25%,症状轻、缓,多见黄白色和暗灰色水样稀粪;大、小肠条状或弥漫性出血,肠壁变薄,粘膜易脱落。猪轮状病毒是导致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发病的重要诱因。目前,我国RV流行和危害的特点是混合感染,RV发病主要在8周龄以内,与大肠杆菌所引发仔猪的白痢和断奶前后引发的腹泻是同一时期,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仔猪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发,其实猪场中的大肠杆菌绝大多数是条件性致病菌,而RV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能完全控制病情,其原因就是忽略了RV的致病力。
对于流行性腹泻,采用人工返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返饲就是将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是妊娠母猪而产生免疫力,通过初乳保护仔猪,这种方式亦叫人工感染。
但返饲中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比如现在猪场返饲时用的稀释水普遍有问题,往往使用自来水或者地下水,里面的漂白粉太多,直接就杀死了病料中的抗原,自然达不到感染母猪而产生免疫力的效果。建议使用蒸馏水或者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水,而正确的返饲就是要保证病料中病毒含量足够。返饲的时候采集病料最好要选用7日龄以内的小猪,这个时候的小猪体内的病毒含量才高。而且不能用死猪,病毒都是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宿主死亡后活细胞大量死亡,病毒含量自然也降低。同时要在发病24小时内取样,并且只在小肠取样,这都是为了确保病毒含量足够高。在返饲的过程中,最好对病猪先进行检测,必须确保有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但又不能有猪瘟、蓝耳病等强毒的存在,否则返饲可能会导致这些强毒在猪群中暴发。
目前,我国猪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混合感染的趋势,在猪腹泻疾病中,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三种病毒是引起我国流行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此3种病原有类似的传染途径和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能混合感染,甚至包括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区别,增加的诊断的难度,甚至需要依赖于实验室。此外,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瘟等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均可出现腹泻症状,也需要值得注意。
表3猪非营养性腹泻原因及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
腹泻可能的原因
防控措施
新生仔猪7天左右发生黄痢
大肠杆菌
1.保持清洁干净,消毒
2.抗菌药物治疗
3.颖泰二号治疗(颖泰二号1:5调制成糊状灌服,每天1-2次,每次10ml)
4.益生菌灌服
5.妊娠料和哺乳料中加入颖泰二号,控制母猪带毒(大肠杆菌)
6.新生仔猪尽快吃初乳
新生仔猪2-3周龄发生白痢
大肠杆菌
同上,1kg颖泰二号拌料-kg饲料治疗。
新生仔1-3日龄发生红痢
魏氏梭菌C型
1.保持清洁干净,消毒
2.抗菌药物治疗
3.益生菌灌服
4.新生仔猪尽快吃初乳
1-4月龄猪水样下痢,食欲不振,发热呕吐,皮肤出血(非圆环病毒导致的皮肤出血)
沙门氏菌
1.保持清洁干净
2.药物治疗,后补充益生菌
3.颖泰二号保健-g/吨或者颖泰二号治疗1kg拌料-kg。
4.防止粪便污染水源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具有季节性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1.疫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2.消毒
3.保持卫生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同上
8日龄猪黄白色和暗灰色水样稀粪
猪轮状病毒
1.保持清洁干净
2.消毒
3.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4.颖泰二号控制继发感染(颖泰二号1:5调制成糊状灌服,每天1-2次,每次10ml)
消瘦、贫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僵猪
寄生虫
1.驱虫
2.保持卫生
C.由寄生虫引起的猪腹泻
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多为寄生在猪胃肠道内的线虫和球虫,主要包括猪蛔虫、结节虫、类圆线虫、孢球虫和鞭虫。这些胃肠道寄生虫的共同症状包括:消瘦、贫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僵猪。鞭虫感染会引起肠粘膜细胞破坏,毛细血管出血,粘膜层溃疡,因而腹泻粪便常有粘液和血液。由猪孢球虫引起的新生仔猪(7-11日龄)球虫病是猪最重要的原虫病之一。粪便显松软状—糊状—液状—腐败乳汁样酸臭味变化过程,被毛粗乱、脱水、增重下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空肠、回肠粘膜显纤维素样坏死。
总之,造成猪腹泻的原因较多,但只要分析原因,针对不同阶段,病理特征,进行综合防控,本文将猪只各阶段有可能发生的腹泻进行总结,如图1,但是各养殖户和养殖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管理手段,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目前,养猪业关键在于“防”,防治结合,提高管理水平,注意细节,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