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陈代文教授将猪腹泻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饲料消化不良是腹泻的根本原因;肠道损伤是直接原因;菌群平衡紊乱是继发原因。反过来讲,肠道菌群同时也是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一个因素。可以说饲料消化率和肠道菌群平衡是互为因果的,所以分析起来比较乱。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肠道微生态的形成、互作,以及与动物健康的关系。养猪就是养肠道,首先要了解肠道!

推荐指数:

1.猪的肠道菌群

健康猪的肠道菌群保持着动态平衡,有益菌和致病菌在肠道内保持一定比例,并与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仔猪在出生24小时内大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定植了分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以前5种占优势。仔猪在哺乳期,胃内存在的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为主。以每g粪便湿重按Log10计值猪肠道活菌数,分歧杆菌9.0±0.5、大肠杆菌8.1±0.1、乳酸杆菌9.9±0.4,消化球菌9.8±0.4、厌氧弯杆菌9.4±0.4、真杆菌9.2±1.0、链球菌7.9土1.0、葡萄球菌3.5±1.1、杆状杆菌6.5±0.5。通常情况下,猪出生后1周,其肠道内可形成定型菌群,优势菌为厌氧菌(有益菌)占99%以上,而需(兼氧)氧菌(有害菌)只占1%,其比例为1:,而大肠内比例可达1:0。当仔猪处于应激状态如断奶转群、饲料突变、环境温度、卫生等的影响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时,这种菌群动态平衡被打破,可能造成有害菌大量增殖,其比例可变为1:1和1:,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猪只肠道固有菌群对其生长发育、营养、免疫和抗感染等方面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正常的肠道菌群的主要作用是对外来细菌具有定植、抗力的生物拮抗作用;二是产生消化酶、维生素和抗生素类物质;三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四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1肠道常在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一是常在菌对病原菌具有定植、排斥的生物拮抗作用,某些肠道常在菌的定植能阻碍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多种疾病的附着,并将其从肠道中排除出去。我们可以通过维系和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形成对抗病菌感染及减轻对生长抑制作用的内部屏障。通常肠道乳酸杆菌占有一定优势,有助于肠道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胃肠道酸度,减少细菌摄入量,来增强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主导地位。二是病菌对常在菌的拮抗作用。如猪在应激状态、病理状态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时,常在菌群可受到抑制,甚至被大量杀灭,有害菌将乘虚而入,大量繁殖,造成疫病,特别是仔猪畜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在仔猪断奶转群、饲料突变等应激状态下,应及时采取添加饲用微生物制剂、酸类等措施,以扶正祛邪,维系正常肠道微生物区系,防止病菌大量繁殖。

2.2常在菌与病菌对机体及肠道内环境的影响

一是常在菌可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正常菌群与机体密切接触,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对机体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和生物拮抗作用。如可合成维生素、蛋白质,补充动物营养,可生成各种有机酸,抑制病菌增殖,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利于肠道内环境稳定;有益菌群可形成力膜屏障,产生抗菌物质、抗体和非特异免疫因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利生长发育。二是病菌作用。有害菌生成的有毒物质,能破坏肠道内环境,抑制机体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效率和机体健康水平。如氨的生成量增加,一方面可增加肠粘膜重量,改变肠粘膜细胞的核酸合成,加快细胞老化。另一方面,氨在肝脏内解毒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氨的生成量增加是由于猪处于应激状态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有害菌的存在,导致肠粘膜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生成和老化速度加快,肠粘膜变厚。增厚的肠粘膜其吸收功能大大下降。

2.3腹泻与肠道及菌群异常的关系

腹泻与肠道及菌群异常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有害菌异常繁殖,有害物质生成量和浓度增加,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水和营养物质吸收不充分而出现腹泻。造成有害菌异常繁殖的原因除前面叙述的猪群应激、病理状态、饲料突变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外,饲养管理不善也是重要诱因。如消毒不严、卫生差、猪食入病菌量大增,喂料过量时,未经消化的饲料可直接进入肠道造成有害菌繁殖异常,发生消化不良及至腹泻。

猪只腹泻也导致肠道菌群异常。肠蠕动加快、分泌异常,可很快出现腹泻,使肠道有害菌异常繁殖。如饲料霉变、含有毒物质、饲料突变,冬季冷喂饲料等可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发生腹泻;外来病原菌所致肠道感染,病毒性、寄生虫性腹泻和大肠杆菌所产肠毒素等都可直接导致腹泻,进而使肠道菌群异常。另外,猪只全身性感染导致生理机能异常,也可引起腹泻和肠道菌群异常。腹泻猪的空肠、直肠中,大肠杆菌增加,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下降。猪的腹泻与肠道菌群异常往往是相互促进,既是病因,又是后果,导致腹泻更加严重,肠有害菌异常繁殖,机体免疫力下降。

3.防治措施

采取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维持正常肠道微生物区系,保持良好肠道内环境,减少腹泻等疾病发生,促进猪只生长发育和降低饲养成本。猪只消化环境恶化的因素主要有断奶应激、饲料改变和摄入大量病原菌等,主要表现为:肠菌群变化,如断奶仔猪肠乳酸杆菌降低(7~10天内降低14.3%),大肠杆菌增加(1周增加5.4%),仔猪腹泻及严重程度与大肠杆菌的繁殖程度呈正比例关系;pH值变化,如仔猪断奶1周内,胃肠pH值可升高至8.03,较哺乳仔猪升高35%以上,pH值升高与乳酸杆菌减少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导致恶性循环,腹泻严重;胃肠活性酶降低,仔猪断奶1~2周内消化酶活性降低,饲料消化不良生长受抑制。改善消化环境应采取如下措施。

3.1维持肠道正常菌群

一是饲用微生物制剂,通过抑制肠道有害菌群,加快有益菌群的繁殖,中和肠细菌毒素,起猪肠道菌群对其发育的影响到防治肠道炎症、腹泻及肠内异常发酵等肠道疾病,在仔猪阶段这种作用尤其突出。活菌制剂的使用要及时(在预应激期,断奶前使用),配合菌株协同作用,使用前应用抗生素抑制有害菌,以清理肠道。二是应用砷制剂,以补充微量元素砷,促进蛋白合成,改变肠道细胞代谢,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如在饲料中添加阿散酸mg/kg,日增重可提高17.2%,饲料效率提高13%,腹泻明显减少,肤色红亮。

3.2降低胃肠道pH值

成年猪胃pH值为2~3.5,而仔猪早期断奶胃pH值在摄食后可上升到5.5,极不利于饲料蛋白的消化。在饲料内添烟叶酸化剂,可降低胃肠道酸度,激活消化酶,促进乳酸菌繁殖,抑制有害菌。如1%的柠檬酸,使仔猪胃pH值由4.5降至3.5,2%的富马酸可提高仔猪日增重9%,采食量增加5.2%,饲料利用率提高4.4%,使用复合酸化剂效果更好。

3.3补充酶制剂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可弥补胃蛋白酶、胰脂肪、淀粉、蛋白酶等消化酶的不足,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生长。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含淀粉、蛋白和脂肪酶),连续饲喂21日龄仔猪6周,增重可提高16%~23%,采食量增加14%~20%。

3.4其它措施

全价配合饲料要求达到适宜的蛋白水平(18%~19%),各种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及促生长防腹泻添加剂措施搭配使用,添加适量油脂(豆油等)来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应用调味剂改变饲料中不良气味和滋味,提高采食量,刺激消化道,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特别对克服断奶2~3周内仔猪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如添加香精,可提高增重18%,采食量增加16%;应用乳清蛋白,添加5%~8%仔猪腹泻率降低33.3%;药物预防腹泻。在饲料内添加土霉素等,每kg饲料中一般添加抗生素结晶0.04~0.05g,抗生药物不宜长期添加,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腹泻诱因。产房彻底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及时清除粪便,保持栏圈干燥卫生。断奶前后仔猪饲料不变,以后逐步过渡,防止暴食和采食不足。减少断奶应激,采取去母留仔猪分栏。保持仔猪安静,减少环境应激。使用口服补液,维持猪体电解质平衡,预防仔猪下痢和虚脱。口服液配制:葡萄糖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维生素C5g,加水10L,饮用或灌服,每日1次,效果良好。

艾特猪:使用抗生素和砷制剂促生长是以前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从食品安全和健康养殖的角度是不应该提倡的。

相关阅读:

为什么说养猪就是养肠道(大肠)

饲料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不同环境条件下小猪需要不同的饲料(下)

不同环境条件下小猪需要不同的饲料(上)

哇塞,原来“标准”是这么制定的

活力系统理论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s/22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