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浅谈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危重患者感染的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改善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器官排异,抗肿瘤药物及化疗药物能有效杀死癌细胞,却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随之不断升高。尽管进行有力的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
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是指致病性真菌感染黏膜、皮下组织和内脏,使器官发生真菌感染性疾病。能导致IFI的真菌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毛霉、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
对于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实验室常见诊断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法、真菌培养法、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对一些疑难、特殊或高度变异的菌种鉴定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对实验室条件要求高。基层实验室无法开展。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实验室真菌培养一般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即沙氏(Sabourand)琼脂,pH4.0-6.0,一般细菌不易生长。此方法可鉴定真菌的种属,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都很好,但真菌培养法耗时长,且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方法易混入外界定植菌,干扰结果的判断,延误危重患者的抗真菌治疗,不适宜做早期诊断。
直接涂片法对真菌的诊断较细菌更为重要,可为临床提供最为直接的诊断依据,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一部分真菌标本不需染色可直接用KOH湿片镜检。而有些真菌标本须染色后观察,常见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墨汁负染色等。如用病人脑脊液做墨汁负染色检查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的方法。但直接涂片法灵敏度和阳性率较低,标本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实验,又称G实验。(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所有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均含有(1-3)-β-D葡聚糖,占细胞干重50%以上。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中的含量增高。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G实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完成。因此,通过检测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的含量,可以更早、更灵敏的反映IFI的程度。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及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此实验不能区分真菌种属,不能检测接和菌和隐球菌。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发现G实验对于早期快速发现深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G实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特异性不高.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临床医生应用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连续动态监测,联合真菌涂片镜检、真菌培养鉴定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影像学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降低真菌感染率和病死率。
本文作者:杨自坚,医院检验科
责任编辑:xxll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白殿疯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wh/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