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复发性流产与生殖道感染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孕20周之前的自然流产。但多数学者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就应予以重视并进行评估,因为其风险与流产3次者接近。引起RSA的原因众多,据报道8%~10%的RSA患者存在生殖道感染,虽然其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生殖道感染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故其与RSA的关系仍不容忽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RSA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研究予以阐述。
1细菌性阴道病与RSA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发生时,阴道内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的正常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厌氧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生殖道遭受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BV在怀孕妇女中大约占13%~31%,对于BV致流产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如下:BV期间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的病原体沿生殖道上行至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性反应,使胚胎着床或胎盘植入出现异常,进而引起流产。BV时生殖道内的厌氧菌属产生大量磷脂酶A2,宫内组织细胞膜磷脂分解反应活性增强,花生四烯酸生成增加,从而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妊娠早期发生流产。此外,BV可能与抗精子抗体(AsAb)的产生存在相关性,从而导致RSA的发生。目前对是否孕早期进行BV筛查各学者意见还不尽相同,妊娠期治疗BV对改善流产结局的疗效还不确定。
2巨细胞病毒感染与RSA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RSA致病相关的病毒。CMV可通过生殖道上行性感染或经胎盘感染胎儿。有研究通过对早期CMV抗原磷蛋白65的检测,证实了CMV在孕早期可经蜕膜传播至胚胎。CMV可抑制细胞滋养层分子,如整合素α1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产生,对母体子宫组织及胎儿发育造成潜在的威胁。CMV可反应性激活NK细胞,造成流产或死胎。和正常早孕妇女相比,RSA患者子宫蜕膜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CMV致RSA机制除了对妊娠组织的感染外,其所介导的免疫反应也发挥着重要作用。CMV可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引起滋养层细胞凋亡,并可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细胞死亡,此外,与胚胎着床相关的MMP-2和MMP-9在CMV感染的绒毛中表达降低,导致囊胚着床能力的下降,也是造成流产的可能因素。
3支原体与RSA
成年人存在60%~75%的无症状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孕妇高达80%,其中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最受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wh/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