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轮状诺如病毒侵扰一大波孩子吐又泻注意
近日,不少妈妈都在朋友圈和各种群里交流孩子呕吐腹泻的病情。从去年年末开始,医院医院儿科门诊持续爆棚,而学校也面临比较突出因病缺勤现象。据了解,今年秋冬这轮病毒性肠胃炎多是由早就发现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
□晨报记者 陈里予 崔翼琴
医院:挂号数接近暑期最高峰
5岁的鹏鹏从昨天凌晨开始就莫名呕吐,一个晚上吐了两次,全家人都被折腾了一夜。
昨天上午10点,张小姐带着鹏鹏赶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时,心情更加焦虑了,医院里人满为患,门诊大厅挂号队伍排起了长龙、输液室内也满是小病人。此时,内科挂号已经排到了号。
候诊队伍中,杜先生已经两次带孩子来看病了,“上周来看过一次,孩子呕吐三天慢慢好了,没想到又发烧了”。
昨天下午4点,在儿童医学中心门诊系统内,挂号人次已经飙升到。本月儿童医学中心平均每天就诊人次都在,最高的一天达到了人次,接近暑期最高峰。
去年刚刚对外亮相医院新院迎来了第一个冬季高峰,多人次的门诊量让医护人员始料不及。医院北京西路上的老院,每天多个孩子看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因为看病的孩子太多,这几天候诊队伍也很长,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不少晚上带孩子去急诊的家长发现,急诊至少要等2小时。
学校:一个班近半孩子昨缺勤
这两天,虹口四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徐先生心神不宁,儿子从周日开始发烧接近40℃,好不容易退了烧昨天返校,徐先生还发短信麻烦老师关照下孩子病情。“周一的《品德与社会》考试孩子也错过了,只能以后补。”
徐先生回忆,周一晚医院看病,“医院人满为患,儿科整整排了5个小时才看上,6医院的,看完到家都半夜了,大人小孩都被折腾,要是吊盐水得搞到凌晨了。”徐先生说,他发现儿子班里最近有不少小朋友都病倒了,每天都会新增两三个病例。眼看下周就要开始语数外三门主课的期末考试,徐先生心里挺着急。
记者昨天调查发现,最近小学生因生病缺勤现象较为普遍。虹口三中心小学二年级某班的家长群里班主任每天更新情况,“昨天新增四个病例,有发烧、呕吐症状的学生可暂缓来校。”据了解,该班级昨天有近20位孩子缺勤,接近半数。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夏女士反馈,前一阵子班上好几个小朋友呕吐,“我家孩子也发烧了,吓死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幼儿园,闸北区某民办幼儿园孩子家长沈女士说,班里最近常常三五个小孩同时生病,一波一波持续了一个多月。
[应对措施]
医院温馨提示,学校防止感染
医院泸定院区门诊候诊区域的显要位置,记者看到一张本月最新贴出的温馨提示,“亲爱的家长:近期,医院内有较多小朋友因呕吐、腹泻、发热前来就诊。这些往往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较多见的为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治疗上,目前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也无相关的疫苗……应给予小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可少量多次给患儿喝水。如果小病人有食欲的话,给予少量的稀饭。该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不少排队等候的家长一边看温馨提示,一边对号入座。
同时,不少学校采取临时措施应对。闸北区双美幼儿园早在去年12月就贴出告家长书,提醒家长谨防诺如病毒引起的肠胃道感染,并进一步加强晨检预防;东方幼儿园规医院的复课证明才可上课。
虹口四中心小学、晋元附校通过短信或告知书方式告诉家长,孩子如果出现发烧、腹泻、呕吐症状,可在家休养或就医康复后再返校。对于部分学生因生病错过的考试,学校将安排稍后补考。也有学校通过临时调换座位的方式,错开部分患轻微感冒的同学。
儿童腹泻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腹泻勿需就医
很多家长认为腹泻是小毛病,自己给孩子吃点药就可以了,医院去看医生。这种行为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与发育。因此,孩子出现腹泻,只要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质地明显改变或孩子腹泻中出现持续哭闹、拒绝进食、发热等,医院,给予及时处理。
误区二:腹泻必须禁食
儿童腹泻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多见,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儿童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吃了就拉,不吃不拉,少吃少拉,多吃多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实行“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儿童未被病菌影响的部分肠道并未丧失消化能力,这时可吃些热量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这时完全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孩子会发生营养不良或生长停滞。要鼓励孩子进食,脱脂奶、稀饭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对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牛奶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误区三:腹泻必须消炎
多数家长认为儿童腹泻都要吃消炎药而给孩子服用很多抗生素。殊不知,儿童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所以,需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误区四:腹泻必须止泻
儿童发生腹泻,适当用点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及避免并发症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儿童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婴儿,因为止泻药会抑制体内毒素的排出,加重病情。
误区五:腹泻必须“吊水”
儿童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体重的比例愈大。孩子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精神委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按照病情,一般腹泻症状只需口服补充水分,而“吊水”(即输液)主要针对频繁腹泻出现脱水症状的孩子,目的不是止泻,而是补充水分。由此可见,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孩子尽早止泻、恢复健康。
(编辑:邹颖琦)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