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预防 >> 一喝水就想上厕所,不喝又渴,吃什么能缓解
小编导读
经常有女孩子问我,她只要喝点儿水就要上洗手间,小便的颜色很淡,中医形容这种情况是“小便清长”。除此之外,她们大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喝也觉得渴!这就让她们很矛盾:喝了就尿,不喝又渴,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句话解释:火力不足,阳虚。
此话怎讲?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一起看正文吧——
「尿频=身体没有利用水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尿液是来自于身体里的水,虽然人体70%都是水,但真能被人体利用的水绝对不是静止的水,而是必须像云雾一样,可以蒸化的水。
你可以看看自然界,凡是植被茂盛、绿树成荫的地方,水分一定充足。但这种水也不是像涨洪水那样多,而是水刚刚好,这样植被才能茂盛。
人体用水时必须有把水“煮”开的火力,使水变成可以蒸腾的“云雾”,否则就像一口柴锅,里面虽然装满了水,但下面的炉灶里没有柴火。或者虽然有,但火力不旺,半死不活的,那锅里的水就很难蒸腾为水蒸气,化成“云雾”,虽然有水,但是不能为身体所用。很多身体很弱的女孩子就像火力不旺的柴锅,身体里不是没水;即便有水,但不能为身体所用。
这种人仔细观察一下,你还会发现,她们虽然想喝水,但一般对冰水很抵触,至少想喝温水的时候要比想喝冰水的时候多。为什么?还是因为火力不足,人体本能地寻找温热的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病例:
女,46岁,持续高热在38℃左右,连续数天,人都被高烧折磨得变形了。西医给他用了很多抗生素、退热药,没用!找中医开了很多清热药,但体温就是退不下来。最后,他找到一个名中医,医生来她家给她问诊的时候,病人正在喝水,而且是把暖壶里倒出来的水直接喝了下去。名医以为暖壶不保温,就过去摸了一下,结果竟然是一杯热开水,这样的热水,病人居然能直接喝下去!
就这一个举动,让这个名医为病人的高热定了性——他的高烧不是因为有内热,所以绝对不能用清热去火的药,她能把开水喝下去,这就证明他的高烧是因为内里有大寒。于是,名医将温阳的大热药——附子开给了病人。当时还有其他医生在场,他们很担心,因为谁都知道,附子是很容易上火的,稍微壮实点儿的人吃了就会鼻子流血、口干舌燥,但恰恰是这个方子,让病人的高热退了下去!
这个病例足以说明,一个人内里有寒的时候,他会本能地选择温热的食物、饮料。如果你是个喝了水后很快就要解小便的人,而且还喜欢喝温水,甚至热水,这就说明你的火力已经到了需要振奋的时候。你虽然不至于用附子那么猛的热药,但在饮食中增加温热的食物或者一些比较缓和、温补的药物,这是必需的。
「五苓散:帮你缓解尿频」
药店里有中成药大家并不太熟悉,但非常适合气虚、阳虚女性服用,叫“五苓散”。这是医圣张仲景写在他的《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至今已经使用了多年。
这个药方的组成也很简单,仅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这五味药,价格也不贵,因为其中没有值钱的药。
北京同仁堂的五苓散
但是,如果你按中成药上的说明书使用这方药,肯定就埋没了这个经典药方的精华,因为说明书上只写着:“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看上去就是个能治口渴、能利尿的药,似乎和喝水之后就要小便有些矛盾。但事实上,机制是一样的,无论是饮水不解口渴,还是饮水后很快排尿,都说明是身体没有利用水的能力,这就是说明书中的“气化不利”。
方子里的桂枝就是温通阳气的,类似于在装了水的锅底加把火,帮助水蒸发起来。茯苓、猪苓、泽泻是利水的,喝了过多又排不出去的水停在体内,是会抑制阳气的升发的。这种人应该有种感受,比如感冒,或者尿路感染的时候,知道多喝水,结果感冒或者感染是好了,胃却喝坏了,总觉得有水汪在那儿,这就是因为过多的水液折伤了阳气。所以温阳应该和利水兼顾,渴就止住了,小便多也解决了。
好书推荐
《黄煌经方医话》
这是《黄煌经方医话》之临床篇。
临床篇是医案。整理个案,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方式。从每个案例中总结经验,训练识别方证的能力,可以让思维变得活跃。历史上整理医案的方法很多,大致有实录式与追忆式两种,作者采用的是后者。而且多用第一人称叙事,语言也尽量通俗,因为,作者知道自己文章的读者大多年轻,而且初学者居多。案例多是经方验案,虽然是个案数则,但是以小见大,读者也可以从中了解经方方证以及识别的大法。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