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症状 >> 患者教育糖尿病和真菌感染,您需要知道
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也有真菌。真菌可存在于皮肤和黏膜,有助于抑制细菌感染。然而,如果它们过度生长并导致真菌感染,可能会引起问题。真菌感染会引起疼痛、瘙痒和不适。本文探讨了真菌感染的原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概述真菌主要在温暖潮湿的部位大量繁殖,可发生在以下部位:口腔、生殖器、乳房下面、皮肤皱褶处。其中,阴道真菌感染最常见。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有1次阴道真菌感染。
糖尿病和真菌感染的关系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且频繁真菌感染的风险更高。研究者仍在试图完全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与真菌过度生长联系在一起的,有以下几种可能:
?适宜真菌生长部位的糖多
当血糖水平高时,多余的糖可能会分泌在粘液、汗水、尿液中。由于真菌以糖为食,这些分泌物是导致其过度生长的罪魁祸首。糖原是一种储存葡萄糖的多糖,也会随糖尿病发生而增加。阴道中糖原增多会导致pH值下降,可促进真菌生长。《美国妇产科杂志》发表的一项雌性糖尿病大鼠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
?免疫系统受累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已被证实会阻碍免疫反应,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难以抵抗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的确切关系仍在研究之中。年一项研究表明,高血糖会导致免疫蛋白受抑制。这些蛋白被称为β防御素,可帮助免疫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并杀死微生物。由于这些功能被阻断,健康人可轻易避免的真菌感染,可能会在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体内滋生。
?其他因素
一旦真菌在某一部位大量繁殖,感染更容易复发。因此,由于糖尿病控制较差而易受真菌感染者,复发风险增加。糖尿病也可使真菌和其他病原体更易附着在皮肤细胞和黏液腺体上。这可能是因为多余糖的存在,使真菌能够在不健康水平上大量繁殖。
症状在身体不同部位,真菌感染可能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皮肤感染可能引起轻微变色或发痒、鳞状皮疹。男性生殖器真菌感染可能导致阴茎出现发痒的皮疹,虽然不如女性阴道真菌感染常见,但糖尿病控制差的男性患病风险较高。阴道真菌感染有一些常见表现。如果女性出现阴道瘙痒、灼烧或疼痛、干酪样分泌物、小便烧灼样疼痛或异味,应咨询医生。即使症状看似符合真菌感染,也不能自行诊断,应该去看医生。这是因为,真菌感染与尿路感染和某些性传播感染有共同症状,后两者比真菌感染更严重,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诊断为了诊断阴道真菌感染,医生很可能会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这个样本需要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是否含有异常数量的念珠菌(在感染时最常见)。医生也可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来检测其他感染。
治疗如果医生确定患者的症状是由真菌感染导致,有几种方法可用于治疗:
?抗真菌乳膏或栓剂
医生通常会先尝试这些方法,因为如果真菌感染处于早期阶段,效果会更好。根据医生的建议,大多数抗真菌乳膏可用于受累部位长达7天。抗真菌乳膏和栓剂不用处方就可买到,但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很重要。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患者感染的可能并非真菌;其次,如果这些药物使用太频繁,真菌会产生耐药性。
?口服抗真菌药物
如果乳膏或栓剂不起作用,或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几次真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处方口服抗真菌药物。一种常用药物是氟康唑,使用一剂通常足以治愈感染。
?家庭和自然疗法
在家中,人们可通过一些方法来治疗真菌感染,包括使用非处方乳膏、酸奶、硼酸、牛至油、椰子油、茶树油。虽然有人认为这些疗法很有帮助,但如果他们不清楚感染的话,尝试另一种选择或咨询医生是很重要的。
前景和预防即使在糖尿病患者中,真菌感染也是可以治疗的。根据CDC数据,80%~90%的患者使用1个疗程的口服抗真菌药物有效。如果未能治愈,通常可使用更长疗程来治疗。尽早治疗真菌感染很重要。如果不治疗,真菌感染将持续存在并变得更不舒服。另外,生殖器真菌感染也可能在性伴侣之间传播。
真菌感染治疗后,可采取一些简单措施来预防感染复发:
选择棉质内衣和透气面料,避免穿紧身裤。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肥皂、灌洗液、卫生棉和护垫。这些产品可改变阴道pH值,扰乱真菌和细菌的自然平衡。
沐浴后一定要擦干,使阴部和皮肤皱褶处在一天中保持干净和干燥。
摄入酸奶或益生菌补充剂。
尽管最后一种方法的有效性需更多证据,但美国女性健康局建议,每天摄入8盎司含活益生菌的酸奶,或服用嗜酸乳杆菌益生菌胶囊,可能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酵母菌是另一种已被证明可抑制真菌过度生长的益生菌。
此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在医生帮助下,患者需采取措施以使血糖水平更低、更平稳。这可能包括改变饮食、增加运动、调整胰岛素或药物治疗方案。避免高血糖不仅对预防真菌感染很重要,也对心血管健康、神经系统功能、视力、骨骼肌健康和总体幸福感有益。
相关阅读
◆患者教育
糖尿病不受控制的10种信号
◆患者教育
糖尿病对人体和器官的影响
◆患者教育
糖尿病神经病变能被逆转吗?
◆患者教育
糖尿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患者教育
糖尿病遗传吗?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