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长长的输液架、一排排坐着的孩子,医院和诊所的常见场景。

孩子感冒?输液吧!

孩子发烧?输液吧!

孩子咳嗽?输液吧!

孩子输液好得快,仍然是很多家长和部分医生所信奉的「真理」。

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今天,我们请来了梁世佳医生来说说,静脉输液的那些是与非。

滥用输液的高风险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静脉输液是直接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当孩子不能口服药物或者不能耐受口服,以及感染严重、疾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的小部分情况,静脉输液可以达到比较直接的效果。

但对于孩子的大部分病症来说,静脉输液不仅没有用,还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1.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过度静脉输液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几率,比如鹅口疮。

年,药监局公布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就占了83.5%,远远超出口服和其他制剂。

图片来源:国家药监局

2.更容易导致孩子过敏

静脉输液容易导致皮疹、瘙痒、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还会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在临床上,也曾出现过孩子输液致死的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

3.过度输液可导致细菌耐药

除了口服抗生素,儿童输液中使用最多的是抗菌药物,这也会导致细菌耐药。抗生素是救人类于水火的一种好药,但前提是合理使用。持续滥用抗生素,会催生出一种可怕的怪物——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是指具有多重抗药性的病原体,即使用了很多种抗生素,也无法把它们杀死。

简单说,感染上了超级细菌,就接近于「无药可医」。

年,湖北一个3岁男孩医院,检查发现,他感染上了一种超级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最终多器官衰竭死亡。

图片来源:荆楚网

年《全球抗生素耐药回归:报告及建议》的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这个数字真可谓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大多常见病

一般都不需要输液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静脉注射不仅风险大,在大部分的实际情况中,也是多此一举。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可以自愈,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更别说输液了。

2.流感

单纯流感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输液,目前国内对于儿童流感,首选口服抗流感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比如达菲。

3.轻度的肺炎

轻度肺炎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平稳,没有意识障碍,没有呼吸困难,孩子能照旧饮食,也没有脱水的症状等等。

最新的第九版儿科学明确提出,只有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导致难以口服吸收的孩子,才需要考虑静脉输液治疗。

4.腹泻病

大多数的儿童腹泻,都不用静脉输液,使用补液盐防脱水就好。即便真的要用到抗生素,那么也可以口服。除非孩子不能耐受口服,或者脱水严重的才考虑输液补液。

图片来源:网络

5.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通常是病毒导致。如果咳出了黄绿色痰液,也不意味着合并细菌感染,当然也就没必要使用抗生素甚至静脉输液。

以上的情况,只要孩子能顺利吃药、能正常摄入水分和饮食,都没有必要给孩子输液。

盲目追求好得快

静脉输液滥用成灾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年我国医疗输液达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每年还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1.家长觉得输液好得快

很多家长觉得不输液、不开药、不化验、就等于没看病,总担心孩子那么小能抗过去吗?病情加重了怎么办?特别是在一些老人的观念中,孩子病了,只要输液就万事大吉。

图片来源:读者留言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强行让医生开输液单,你不开还可能会被投诉,很多医生也是迫于这种压力,只能满足家长的要求。

图片来源:读者留言

2.医院输液疗法泛滥

世界卫生医院的使用率为30%,而在我国,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中位数为79%,是世界推荐使用率的两倍多。

图片来源:《医院感染性状和抗生素合理应用》

医院看病,医生动辄就是给输液,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咳嗽肺炎,流水线般的治疗方式也让众多家长深感无奈。这个和部分医生的知识体系没有更新,医院的风气都有关。

大环境的小改变

静脉输液逐渐被管制

正因为对静脉输液的高风险以及被滥用现状的重视,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措施来进行管控。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提出:儿科用药首选口服制剂进行治疗、尽量减少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

年,《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说到,要减少不合理的预防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江苏、广东、广西等各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停止门诊输液的专项措施。

图片来源:广西卫计委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规范静脉注射」的决心。

但静脉输液早已根植于许多人的心灵深处,医院、小诊所,输液疗法依旧「大行其道」。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自己认清误区,不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之外,在面对给孩子输液的医生时,也可以先问问:

一定要输液吗?

能不能先口服药物?

如果医生说得有理有据,那么就听医生的;如果医生拒绝回答,或者解释不清楚,那么建议换一个医生。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在现有的大医疗环境下,家长能做的确实有限。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向医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虑,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排斥。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本文经由哈尔滨医院副主任药师药理学硕士刘子琦审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zz/115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