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一、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1.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

2.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3.护理人员定期轮岗,训练与提高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和技能;

4.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及规范化的培训,正确的知道和监督管理工作,手术感染监控工作应设专人负责,促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

“二、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1.医院感染小组,成员由麻醉科主任、正护士长、监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

2.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控制空气传播

1.空气净化空调系统:能够控制手术室内温湿度、尘粒细菌、有害气体浓度和气流分布,保证室内新风量和合理的气流流向,维持整个手术室合适的压力梯度分布及定向流动,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2.有资料报道:30%术后感染是因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落入所致,而每人每分钟散落到空气中的细菌约为个,使用层流手术间就是要消除浮游于空气中的细菌,有效地保证术中环境的洁净和稳定,减少由此引起的手术感染。

“四、控制空气传播具体措施

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

2.接台间隙自然通风10分钟,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

3.接台手术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

4.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器械商外包装袋、患者外衣、病历夹等,需消毒擦拭后方能带入;

5.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10cfu/m3;

6.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遮挡回风口,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

7.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手术间的拖布,抹布应固定两套,以保持清洁干燥,减少污染。

“五、层流手术间消毒管理

1.手术室在设计中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清,洁污通道不分,容易造成交互污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手术室流程设计中要求人流、物流的科学性,预防感染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

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区域的划分,按要求着装后通过合理的路线进入手术间。手术间的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应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洁污房间要明确标识,并加强手术室的门窗管理,医院感染。

手术后具体做法如下

1.一般手术在结束之后手术间应自净20min后方可进行连台手术。

2.感染手术在手术结束后手术间自净2h,自净后处理,回风口用mg/L含氯溶液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再清水擦拭,进行相应的墙壁、台面、地面的消毒之后手术间再自净30min。

3.特殊感染手术结束后整个手术间以及所有物品均自净6H后(如气性坏疽感染,应做3次空气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方可启用),回风口过滤器取出焚烧,回风口内外表面用mg/L有效氯溶液擦拭之后同感染手术处理。

“六、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有资料显示:参加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数量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对人数≥8人时,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即手术间内空气含菌量受到人员流动的明显影响。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应对手术间人员的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具体做法如下

1.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事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感染手术禁止观看。

2.手术间的物品整理工作待手术完毕后再做,术中尽量不要抖动物品和搬动仪器设备。

3.有连台手术时,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1.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鞋套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头罩,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

2.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宜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能化妆和涂指甲油。

3.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患有疖肿、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或肠道中有感染危险性细菌(如耐药的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均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1.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

2.按规定打手术包,包内放置灭菌指示卡,包外加贴灭菌指示胶带。对于脏器移植、人工假体置入手术的器械包还应执行更严格的管理规定,在灭菌容器内放置生物指示剂或做PDC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

3.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就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备用刀片、剪刀等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备用,手术室应设有消毒间,配备快速灭菌器,用于临时手术器械灭菌,同时对灭菌物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4.体位垫、搁手板等反复使用的物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立即清洗消毒,根据手术体位的需要,每日将所需体位垫置紫外线直接照射2H。

5.手术患者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各种插管装置、呼吸机螺纹管、面罩、气囊、开口器、舌钳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不经常使用的抢救器械要定期消毒,以备紧急状态时使用的安全。

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应设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对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每月1次监测手术间空气培养;手术人员的手和手术器械物品的细菌培养;对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进行生物监测1次/周。监测化学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有效期。对每次监测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将普遍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以统一协调。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管理

1.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减少非手术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参观外来人员必须经医务处、手术科室主任、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入内。应按手术室要求更换衣裤、鞋、帽子、口罩,由手术室人员带入。

2.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相应距离>30cm,不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固定手术间参观,不得串手术间。

3.对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及用途送消毒供应中心重新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4.接送患者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手术室对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对产品的资质、审核、查证、进货、贮存、使用、发放和使用后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3.对新产品要做抽查,包装透气性,灭菌方式及物品无菌检测。

4.存放环境应干燥,温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管理

1.手术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原则。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被污染也不允许放回无菌容器内,更不能供其他手术使用,须重新灭菌后再使用。

2.术中用已切开或接触胃肠组织后的刀剪、血管钳镊、纱布等须放另一容器内,不能再放于无菌区域。

3.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怀疑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4.手术者和助手不可随意伸臂越过手术区拿手术器械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加强医院工作重点,需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护士作为使用抗生素的执行者,要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根据药代动力学中该药半衰期决定的,严格按照时间给药,预防围手术期的感染。严格感染手术隔离管理

1.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

2.感染专用手术间,设室内外人员配合手术。

3.谢绝参观手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4.特殊感染手术处理:手术用过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

5.用一次性手术辅料包、手套要焚烧处理。

6.手术间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通风。

7.接送隔离患者平车应用专车,用后严格消毒。

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颁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包装,医疗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放射废物装入红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

2.特殊感染废物双层袋严密封装。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

3.通过污物专用通道运送到手术室外围走廊,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手术室严格感染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医院感染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医院感染原因与预防对策,完善学科建设机制,结合现代化手术室管理要求,使手术室布局与世界先进的国家接轨,改善一些传统落后的消毒方法,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手术室频道:68or.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小孩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