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oyssw.com/yangsheng/8374.html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中,根据至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

从年的0.67%,一路飙升到11.2%;从每个人不足1个糖尿病患者,增长到10个人便有1个患者。如此过快的速度,不禁疑惑:2型糖的诱因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在专研食物、血糖、胰岛素三者的关系,研究哪些食物会平稳血糖,会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相信乐于学习的糖友一定了解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这种概念。

再进阶一步的研究是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

不可否认,这些知识非常有助于平稳血糖,但远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内容,大部分糖友都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肠道菌群。

什么是肠道菌群?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动态和空间异质的生态系统,其中居住着无数个与人类宿主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细菌和病毒等。由于肠道细菌可以消化膳食纤维,生成短链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有助于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族等,帮助人体重新吸收钙、镁、铁等矿物质。因此过去关于肠道菌群的认知,更多的是与消化、营养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肥胖、2型糖尿病等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血糖

健康人群的肠道内,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有害细菌增多打破平衡时,则会导致菌群失调,这种结果会诱发“肠漏症”。原本无法进入血液的脂多糖,就会趁虚而入。目前已经证明,脂多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尿病发作的一个触发因子。

除了脂多糖之外,肠道菌群紊乱本身也影响着2型糖尿病,一项来自中国的试验发现,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中度肠道菌群失调,产丁酸盐细菌的丰度减少。

2、各种机会性病原体增加。

3、赋予硫酸盐还原和氧化应激抗性的其他微生物功能的丰富。

关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还在加速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清楚的知道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不是商家鼓励多吃益生菌产品那么简单。

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的参考

长期的压力下,频繁是高糖食物、坏脂肪、加工肉类、低膳食纤维等,或是胃酸分泌过少、过去几次服用过抗生素等,均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因此要对“因”下“药”,找到属于自己的诱因。

例如是压力过大,可以通过冥想、太极拳、慢跑、泡澡、大笑等方式缓解。

如果是胃酸分泌过少,就需要医生开一些盐酸甜菜碱和消化酶

但肠道菌群紊乱,更多的是与饮食有关。避开高糖、加工脂肪之外,多吃一些富含多酚、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

1、富含多酚的食物:色彩丰富且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包括大蒜、西兰花、蓝莓、杏仁等

2、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包括东北酸菜、四川泡菜、韩国泡菜等,最好自行腌制泡菜,发酵时间足够长,无糖的那种,关于四川泡菜的教程网上有很多。

3、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洋葱、大蒜、芦笋、可可、冷却的熟土豆、冷却的杂粮米饭等。所谓益生元,就是有益菌喜欢,但有害菌讨厌的食物。有益菌吃了益生元则能够不断壮大,在和有害菌的斗争中抢下更多地盘。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puw.com//mjccyy/140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