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 肠道感染症状 >> 诊疗标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引起的感染,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引起的肺部病变。能引起气道粘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肿胀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到其他部位。
「诊疗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年)》编制解读。
爸爸妈妈们都掌握了吗?
就诊前,家长“应知应会”的5个问题:
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发病?
有哪些症状?
医生是怎么诊断的?
怎么判断治疗?
有哪些抗真菌药物?
▼
1哪些因素会引起发病?
基础疾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发育异常、慢性疾病和重度营养不良等。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尤其是联合免疫缺陷病和慢性肉芽肿病(CGD,反复发生全身各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等。
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细胞的一种,起免疫作用)减少;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后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和其他严重病毒感染等。
侵入性操作:外科手术和胃肠外营养等。
环境危险因素: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儿童,由于吸入大量真菌孢子,如空调污染、密切接触鸽类以及接触有真菌存在的环境,超过机体抵抗力而发病,多见于肺隐球菌病,其次是侵袭性肺曲霉病。
2有哪些症状?
发热、咳嗽和肺部体征经抗菌药物治疗无好转或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和肺部体征。
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经抗菌药物治疗无好转或肺部出现新的非原发病的浸润影(肺部病变的表现)。
3医生是怎么诊断的?
确诊(proven):宿主因素+临床证据+肺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临床诊断(probable):宿主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拟诊(possible):宿主因素+临床证据。
4怎么判断治疗?
一般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措施和抗真菌药物预防。目前儿科公认的抗真菌药物预防适应证为:粒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慢性肉芽肿患儿。应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
靶向预防:在高危患者预防某种特定的真菌感染,如在血液肿瘤和艾滋病患者预防肺孢子菌肺炎。
拟诊治疗:即经验性治疗,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延误治疗则常导致死亡。为此,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尤为重要。高危真菌感染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示真菌感染(拟诊)时,在积极寻找病因同时,应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临床诊断治疗:即先发治疗,患儿符合临床诊断,其抗真菌治疗已有较强的选择性用药指征,应依据真菌种类、药敏结果、病情轻重以及患儿的耐受性选择用药。
确诊治疗:即靶向治疗,针对确诊患儿,应依据真菌种类、药敏结果、病情轻重以及患儿的耐受性选择用药。
5治疗之后需要知道哪些事情?
新的抗真菌药物,有的说明书没有明确规范儿科的用药剂量,有的还明确指出“尚无用于儿童的资料,除非用药益处大于潜在危险时,不得用于儿童”。以下药物的使用请谨医嘱!
氟康唑:适应证为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感染,对曲霉属感染无效。本品在16岁以下儿童体内的血浆浓度与成人不同,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利用度等)与成人相似,对不同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不同。
伊曲康唑:适应证为曲霉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属的感染,对镰刀霉菌属活性低,对毛霉菌无效。
伏立康唑:适应证为曲霉属、念珠菌属以及镰刀霉菌属、足放线菌属的感染,对接合菌属无活性。
卡泊芬净:适应证为念珠菌属和曲霉属的感染,对隐球菌属、镰刀霉菌属以及接合菌属无活性。
两性霉素B:适应证为曲霉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感染。
抗真菌治疗的时间长短,因病情而异,患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患儿一般均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病,给药时间不宜过短,一般要6~12周,甚至更长,一般治疗至临床症候消失,影像学示病变基本吸收。总之,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要追踪观察,治疗应个体化。
END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足足的精气神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